游客
题文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瓢道人
袁中道
一瓢道人,不知其名姓,尝持一瓢浪游鄂岳间,人遂呼为一瓢道人。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时倭寇方盛,道人拳勇非常,从小校得功,至裨将。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出没吴楚间,久乃厌之,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所得市门资,悉以自奉,诸妓更代侍之。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饮食供侍,拟于王者。又十余年,心复厌之,亡去,乞食湖湘间。后至澧,澧人初不识,既久,出语颠狂,多奇中,发药有效。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人以此多延款道人。
道人栖古庙中。一日于炉灰里取金一挺,付祝云:“为我召僧来礼忏。”忏毕,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令十余人移至城市上,手作拱揖状,大呼曰:“年来甚扰诸公,贫道别矣。”虽小巷间,无丕周遍!一市大惊!复还至庙中,乃仰卧命众人日:“可覆我。”众人不敢覆,视之,已去矣。遂覆而埋之。举之甚轻,不类有人者。余闻而大异焉。
人又问日:“审有道者,不宜淫且盗;淫且盗者,又不宜脱然生死。余大有疑,以问子。”余曰:“余与汝皆人也,乌能知之?夫济颠①之酒也,三车②之肉也,寒山、拾得③之垢也,皆非天眼莫能知也。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予与余何足以知之哉!”
[注]①济颠:济公和尚。②三车:唐玄奘弟子,因出行总是一车装满美酒,一车装美女,一车装佛经,所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三车和尚”。③寒山、拾得:唐朝两个著名的和尚,相传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化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时倭寇方盛:猖獗
B.久乃之厌:满足
C.悉以自奉:供养
D.有道者,不宜淫且盗审:确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人遂呼一瓢道人我召僧来礼忏
B.饮食供侍,拟王者一日炉灰里取金一挺
C.人此多延款道人余大有疑,问子
D.遂覆埋之余闻大异焉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一瓢道人“癫狂怪诞”的一组是(    ) (3分)
①道人少读书不得志,弃去,走海上从军②后失律畏诛,匿于群盗③以资市歌舞妓十余人,卖酒淮扬间 ④无日不拥艳冶,食酒肉,听丝竹 ⑤馈好衣服饮食,皆受而弃之⑥买一棺自坐其中,不覆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支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一瓢道人持一瓢云游浪迹,因而得名,一生遭遇曲折坎坷且又离奇,富有传奇色彩。
B.一瓢道人曾浪游鄂岳,人海战倭,出没吴楚,卖酒淮扬,乞食湖湘,最终殁于澧州。
C.一瓢道人狷狂放达却又学识博杂,行事怪僻,奇谈异论但又多言中,时人讶异惊叹。
D.作者认为一瓢道人和济颠、三车和尚一样喜欢喝酒吃肉,癫狂难知,评论颇为不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信口作诗,有异语,人渐敬之。(3分)
(2)虽小巷间,无不周遍,一市大惊。(4分)
(3)古之诸佛,固有隐于猪狗中者,况人类乎?(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题3分,共9分)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纠正,匡正。
B.代立践南面践:实践。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秦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征:(被)征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何者?上下之分也何可胜道也哉?
C.固之征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而皆背晋以归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辨论水平的高下,就以不吃马肝不能算不知道肉的美味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
杜纂,字荣孙,常山九门人也。少以清苦自立。时县令齐罗丧亡,无亲属收瘗,纂以私财殡葬。由是郡县标其门闾,后居父丧尽礼。郡举孝廉,补豫州司士。
稍除积弩将军。领众诣淮,迎降民杨箱等。修立楚镇,招纳山蛮李天保等五百户。从征新野,除骑都尉。又从驾寿春,敕纂缘淮慰劳。豫州刺史田益宗率户归国,使纂诣广陵安慰初附,赈给田廪。从征新野,及南阳平,以功赐爵井陉男,赏帛五百匹。数日之中,散之知友。时人称之。又诣赭阳、武阴二郡,课种公田,随供军费。除南秦州武都太守。正始中,迁汉阳太守,并以清白为名。又随都督杨椿等诣南秦军前,招慰逆氐。还,除虎贲中郎将,领太仓令。遭母忧去职。久之,除伏波将军。延昌中,京师俭,敕纂监京仓赈给民廪。性俭约,尤爱贫老,至能问民疾苦,对之泣涕。劝督农桑,亲自检视,勤者赏以物帛,惰者加以罪谴。吊死问生,甚有恩纪。还,以本将军除东益州刺史。无御边威略,群氐反叛。以失民和征还。
正光末,清河人房通等三百人颂纂德政,乞重临郡。诏许之。孝昌中,为葛荣围逼,纂以郡降荣。荣令纂入信都慰喻,都督李瑾欲斩,刺史元孚德纂,还。出,又劝荣以水灌城,荣遂以纂为常山太守。至郡未几,荣灭。定州刺史薛昙尚以纂老旧,令护博陵、钜鹿二郡,纂以疾辞。少时卒于家。
纂所历任,好行小惠,疏食弊衣,多涉诬矫,而轻财洁己,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号为良守。永熙中,赠平北将军、殷州刺史。
《魏书·列传良吏七十六》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是郡县标其门闾标:做标记,用以表彰。
B.课种公田,随供军费。课:督促
C.延昌中,京师俭俭:节省、俭省。
D.吊死问生,甚有恩纪吊:悼念。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南阳平,以功赐爵井陉男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孝昌中,为葛荣围逼于人为可讥
C.久之,除伏波将军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而轻财洁己,终无受纳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纂“轻财”的一项是( )
①时县令齐罗丧亡,无亲属收瘗,纂以私财殡葬②数日之中,散之知友
③课种公田,随供军费④勤者赏以物帛,惰者加以罪谴
⑤敕纂监京仓赈给民廪⑥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纂少年时因清苦而自立,曾出资办理了县令齐罗的丧事,在守父丧时又很尽礼,后来被推举为孝廉。
B.杜纂从任积弩将军开始,到正始年间做汉阳太守,都能尽职尽责,体现了自己的能力,并且有清白的名声。
C.杜纂调任虎贲中郎将,兼任太仓令时,因为母亲的担忧而离开了职位,这与他尽礼守父丧的表现是一致的,充分显示了他的孝心。
D.孝昌年间,杜纂迫于葛荣围逼,投降了葛荣。葛荣灭亡后,定州刺史薛昙尚念及杜纂是老臣旧官,让他统辖博陵、钜鹿两郡,他因病推辞。

用斜线 / 给下面文段断句。
孔 子 曰 君 子 有 三 思 而 不 可 不 思 也 少 而 不 学 长 无 能 也 老 而 不 教 死无 思 也 有 而 不 施 穷 无 与 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性俭约,尤爱贫老,至能问民疾苦,对之泣涕。
②而轻财洁己,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号为良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林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注]①厩刍:草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复执论     执:坚持。
B.休直方不务进趋  务:致力于。
C.帝不能夺     夺:使……改变。
D.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计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號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译文:

  (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二年,太宗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太祖)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继迁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后知黄州。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劳问,醮禳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节选自《宋史·王禹偁传》)
【注】①反坐:对诬告者处以刑罚。
②梓宫:皇帝或皇后的棺材。
③驲(rì):古代驿站用的马车。
④醮禳(jiào 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士安见而器之器:器重
B.召禹偁,赋诗立就就:完成
C.尝作《三黜赋》以见志见:表现,表明
D.禹偁上表谢谢:推辞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禹偁“直躬行道”性格的一组是()
①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
②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③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④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⑤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⑥守土者当其咎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禹偁在文学上很有才华。他与罗处约互相赋诗唱和,诗文被很多人传诵;皇帝召禹偁赋诗,也对他的诗大加赞美,认为不出一个月此诗即可传遍天下。
B.王禹偁性格刚直。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应当反坐治罪,但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被贬。
C.王禹偁遇事敢于发言。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后,棺材被移放在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衣衫不整,穿着随便。王禹偁对客人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D.王禹偁勇于承担责任。在出任黄州知州时,境内有灾异之事,王禹偁亲笔写奏章,引用《洪范传》来自警,并检举自己的过失。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

(2)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正要·任贤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 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②,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 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工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征自陈有疾,太宗谓曰:“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征乃就职。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 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注】①隐太子:唐高宗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 隐太子”。
②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袋钩。后公子小白获胜, 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访:询问
B、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雅:文雅
C、深谋远算,多所弘益益:增补
D古之名臣,何以加也加:比得上
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唐太宗胸襟宽广的一组是
①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②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③ 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④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⑤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⑥ 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组是

A.魏征本是李世民的政敌,在太子李建成被杀后,他知耻后勇,累累犯言直谏以打消李世民对他的疑虑,后来成为“贞观之治”的名臣。
B.魏征归附李世民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李世民,竭智尽忠。
C.李世民认识到“ 载舟覆舟”的道理,也认识到人心的可贵,他才把本来属于敌人营垒的魏征收来为己所用。
D.文中的李世民是一位以知人善任而著称的贤君。这段文字表明李世民任人唯贤,心胸宽广,即使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画线的几个句子
(1)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2)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 ( 3分)
(3)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