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袭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朝鲜战争 | B.“柏林墙”事件 |
C.越南战争 | D.“古巴导弹危机” |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把晚清的历史变化理解为“庞大中央帝国在西方文明不断强大的冲击下被迫做出的笨拙的、充满惰性的回应,从而使中国在十九世纪的经历成了一出完全的悲剧,成了一次确是巨大的、史无前例的崩溃和衰落的过程”。费正清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其价值取向是
A.内外因辩证观点 | B.西方中心观点 |
C.文化全球化观点 | D.文化多元化观点 |
起义后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说“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后来有调查说当晚共伤亡6人。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坦言:“当时只死了一个人”,米高扬则说:”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包围农村战略的胜利 | B.临时政府失去社会的支持 |
C.两个政权并存有利于革命 | D.列宁准确判断了俄国形势 |
经济学家卡尔·波拉尼认为:“20世纪前半期造成社会危机的根源在于市场自由化与全球化的构想。这种构想通过一条能有效分割经济活动与社会关系的无情的市场逻辑,使商业利益逐渐控制了社会。自由市场原则摧毁了彼此负责的社会关系……最终使市场变成了强权国家的附属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由市场原则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根源 | B.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主义意识 |
C.经济全球化破坏了人类的公共价值观 | D.市场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
《史记•田齐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之士复盛。”这说明当时“士阶层”的主要作用是
A.宣传了本学派政治主张 | B.扩大了本学派的社会影响 |
C.改变了社会的统治基础 | D.提升了诸侯国实力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