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历史学家德米特连科说:“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几乎所有阶层都无一例外地因无自由而痛苦,经受着心理的折磨。知识分子想得到完全的民主和个人自由。大多数工人和职员需要更好的组织和劳动报酬,特别是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一部分农民指望成为自己的土地和劳动成果的真正主人。”材料反映出
A.“冷战”影响了苏联社会的稳定 | B.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陷入严重危机 |
C.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名存实亡 | D.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未取得任何成果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结果充分表明了()
A.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 B.工人运动不成熟 |
C.表明了广大工人已觉悟 | D.工人阶级积极争取政治权利 |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发动武装起义 |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在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
A.战国的军功爵制 | B.汉代的察举制 | C.唐代的科举制 | D.明代的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