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 如外人(熟悉)
C 便还家(邀请) D 余人各复至其家(邀请)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以为焉  自曰醉翁也   B 先生不知何人也   曳屋许声
C在必醉 与友行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予作文以记之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面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请说说“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中,“聚、怒”二字为什么用得好?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题目。
齐有南北官道,洿下①者里余,雨多行潦②,行者不便,则傍西踏人田行。行数日而成路,田家苦之,断以横墙,十步一堵,堵数十焉。行者避墙更西踏田逾广,数日又成路。田家无计,乃蹲田边,且骂且泣,欲止欲讼,而无如多人何也。或告之曰:“墙之所断已成弃地矣,胡不仆墙而使之通,犹得省于墙之更西者乎?”予笑曰:“更有奇法,以筑墙之土垫道,则道平矣。道平,人皆由道,又不省于道之西者乎,安用墙为?”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注释】①洿下:低洼的地方。②:行潦:道路中的积水。
判断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打“ \/ ”,错误的打“×”)
(1)田家之,断以横墙苦:痛苦()
(2)田家无,乃蹲田边计:办法()
(3)且骂且泣,欲欲讼止:停止()
(4)胡不墙而使之通仆:推倒()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无如多人何也学不思则罔
B.墙所断已成弃地矣属予作文以记
C.筑墙之土垫道不以物喜,不己悲
D.又不省道之西者乎皆以美徐公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数日而道成,道旁无一人迹矣。
这则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阅读孟子《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解释
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屋俨然  鱼而取熊掌者也
B.故有所不辟也 且人志之不立
C.非独贤者有心也 进亦忧,退亦忧
D同舍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
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醦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注释】①〔高后〕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②〔南越〕汉高祖刘邦曾封赵佗为南越王。③〔中国〕中原的汉王朝。④〔隆虑侯醦〕隆虑,县名。醦(chǎn),人名,姓周。
用“/”划分朗读节奏。
高后遣将军隆虑侯醦往击之
解释文中划线词。
⑴欲中国( )⑵佗自尊号( ) (3)兵不能岭( )
赵佗认为不能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购买铁器的原因是什么?
赵佗为什么发兵攻打长沙王呢?

列子不受粟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乃为不好士乎?”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秉,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佚乐。今妻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又辞,岂非命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知我,以人之言以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难,杀子阳。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郑子阳者:郑国叫子阳的君王。②秉:古代容量单位。③拊(fǔ):拍击。④佚乐:逸乐。佚,同“逸”。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子阳令官之粟数十秉 ( )⑵拜而辞 ( )
妻子皆佚乐 ( )⑷是无道之人 (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列子不受子阳之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