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A、B、C、D、E、F六种常见化合物,已知它们包含的阳离子有K+、Ag+、Na+、
Ba2+、Fe2+、Al3+,阴离子有Cl-、OH-、AlO2-、NO3-、SO42-、CO32-。将它们分别配成0.1 mol/L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A、C、E均呈碱性,且碱性A>E>C,E的焰色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②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全部溶解;③向F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溶液变成棕黄色,且有无色气体生成;④向D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1)写出A、D、E、F的化学式:
A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解释C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澄清溶液,可能含有NH4+、Mg2+、Al3+、Na+、Cu2+、OH-、Cl-、I-、NO3-和SO42-等离子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试管中取少许溶液,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②另取原溶液少许,加入足量CCl4,在不断振荡的条件下加入足量氯水,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③向②所得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另取原溶液,滴加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部分溶解,过滤后给滤液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1)由此判断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离子。
(2)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4)还不能确定的阳离子是,如何检验?(写出实验名称及判断依据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7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亚硝酸盐被还原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
D.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3)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NaNO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取FeSO4。若用反应所得的酸性溶液,将Fe2+转化为Fe3+,要求产物纯净,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Cl2 b.Fe c.H2O2 d.HNO3
某实验小组配制0.10mol/L NaOH溶液并进行有关性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475mL NaOH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g。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 名称 |
托盘天平(带砝码) |
小烧杯 |
坩埚钳 |
玻璃棒 |
药匙 |
量筒 |
| 仪器 |
![]() |
![]() |
![]() |
![]() |
![]() |
![]() |
| 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填序号)
①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
②固体溶解后未冷却到室温就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未进行洗涤操作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4)向VmL上述浓度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
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当加入35.0mL盐酸溶液时,产生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②计算所取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__________mL。
(5)取上述氢氧化钠溶液200mL,加入适量铝粉使之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至少加入1.0 mol
L-1的盐酸________ mL才能使生成的沉淀完全溶解。
(14分)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 (方程式未配平,不考虑2NO2
N2O4)。
(1) 硝酸在该反应中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 0.004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Cu失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___,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在标准状况下若将收集NO和NO2的集气瓶倒立于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发现无气体剩余,则通入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所得溶液(假设溶质不扩散)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 。
(3) 如果参加反应的Cu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0,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 如果没有对该反应中的某些物质的比例作限定,则方程式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原因是____。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一置于空气中的铝片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片表面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溶液温度迅速上升。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相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铝与Cl-反应,铝与SO
不反应
B.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C.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
D.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E.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
(2)铝片表面出现的暗红色物质是________。
(3)放出的气体是________,请从有关物质的浓度、能量、是否有电化学作用等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通过其他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_。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再投入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