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口服抗菌药利君沙的制备原料G和某种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等领域的高分子化合物I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
(2)写出E→F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H的分子式为C8H6O4,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E+H→I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其中能满足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③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种峰三个条件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G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1molG可与2molNaHCO3溶液反应
b.G可发生消去反应
c.lmolG可与2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G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
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
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打气球。

(1)实验时,为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除去其中的空气。其中第一步实验操作为:。从装置的设计看,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有人认为E中收集到的可能是H2而不是NO,如何证明?
(3)实验过程中,发现在未鼓入空气的情况下,E中就产生红棕色。有人认为是由装置E部分设计不当造成的。你认为装置应改进的地方是
(4)装置D的作用是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测定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的实验。
(1)甲组:沉淀分析法:
把一定量的混合物溶解后加入过量CaCl2,然后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确定C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洗涤沉淀并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气体分析法:
把一定量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后,用如图装置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为减小CO2的溶解,B中溶液应是____________,选用该溶液后实验结果还是不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与甲、乙两组操作不同的实验方案,测定混合
物中Na2CO3的含量。
方法: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2件)。

石油通过裂化和裂解可以得到乙烯,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下图是由乙烯为原料生产某些化工产品的转化关系图。

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1)写出乙烯的一种用途,指出乙烯B的反应类型(选填取代反应或加成反应)
(2)写出A的结构简式
(3)写出X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个课外兴趣小组对某只含Cu、Fe的合金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装置见图)。

方法:按图示取a g的Cu、Fe合金和纯铜做为电极,电解液里是含足量的Cu2+离子。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一直通电到Cu、Fe合金刚好全部溶解时为止。实验结果是:发现在通电实验过程中两电极均无气体产生,纯铜电极上质量增加19.2g,电解液的质量减少0.8g。请回答:
(1)写出电极反应:阳极
阴极
(1)该合金中Cu和Fe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另取该合金a g把该Cu、Fe合金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后,在溶液中再加入NaOH,能得到的最大沉淀量是________ _g。

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锌,电解液为KOH溶液。电池反应是:Ag2O+Zn+H2O="2Ag" +Zn(OH)2,根据上述判断:
(1)原电池的正极是__________,负极是__________。
(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为:负极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
(3)工作时原电池负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__ (填“增大”、“不变”、“减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