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是 ______(朝代)文学家。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擅长) | B.但微颔之(下巴颏) |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放箭) | D.睨之(斜着眼睛看)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徐以杓酌油沥之以钱覆其口 |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C.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 |
D.康肃笑而遣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
翻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19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将上文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
(3)饭疏食饮水(4)不舍昼夜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的用法与示例不同的一项是()
示例:学而时习之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B.温故而知新 |
C.人不知而不愠 | D.传不习乎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
(3)阡陌交通()(4)便要还家()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从第①②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方面是:(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仲淹罢宴
范仲淹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②,见缞绖③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⑤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⑥宴席,厚赒⑦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shāng):酒杯。③缞絰(cuī dié):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⑥彻:通“撤”,撤去。⑦赒:救济。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属:
(2)赗殓棺椁皆所未具 具: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予了他们救济的重金,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 |
B.用省下的重金救济他们,派人帮助完成装殓这件事。 |
C.用省下的重金救济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 |
D.给予了他们救济的重金,派人帮助完成装殓这件事。 |
对文中“公怃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感慨的样子 |
B.大家忧伤的样子 |
C.范仲淹忧伤的样子 |
D.范仲淹默不作声 |
这件事表现了范仲淹“”的思想(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范仲淹的名言回答)。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节选)。(共12分)
【甲】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行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 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等死()(2)为天下唱()
(3)发书()(4)使者数趣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天下苦秦久矣。。
(2)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从【甲】【乙】两文中,你觉得扶苏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吴广的“以为然”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