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7分)
培养皿编号 |
种子的数量(个) |
种子所处的环境(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并相同) |
A |
3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 20℃ |
B |
3 |
无水 20℃ |
C |
3 |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或纱布 —10℃ |
D |
3 |
水淹没种子 20℃ |
大豆发芽受水分、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光对大豆的发芽有影响吗?某校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在甲、乙两个同样的培养皿中分别放人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各50粒)的大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大豆发芽情况。请分析:
装置 |
甲培养皿 |
乙培养皿 |
||
场所 |
日光下 |
① |
||
条 |
温度 |
23℃ |
② |
|
件 |
棉花干湿情况 |
潮湿 |
③ |
|
发芽 |
未发芽 |
发芽 |
未发芽 |
|
数日后大豆发芽情况 |
46 |
4 |
45 |
5 |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
(2)该兴趣小组对乙培养皿设置的条件应该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3)该实验变量是。
(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5)如果外界条件适宜,甲、乙两个培养皿中都有未发芽,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感:种子D 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
(1)A装置的作用是。
(2)如果观察到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
“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适于生活在水中。几个同学对“孑孓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的问题争论不休:有的认为需要空气,有的认为不需要空气。请你根据下图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该问题。
提出问题:。(4分)
作出假设:。4分)
实验设计:
(4分)。
预期的实验结果:甲一段时间后孑孓衰弱死亡;乙一段时间后孑孓正常生活。
试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4分)。
得出的结论:(4分)。
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他学习完“生物的无性生殖”以后,便把两个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块有的长了芽,有的没长。他将马铃薯块取出比较,惊讶地发现了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
(1)根据你学的知识,你认为他发现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
A.死了 | B.没有带芽眼 | C.块太小 | D.没有根 |
(2)为了验证该原因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
①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
②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种在甲花盆内,将种在乙花盆内。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③你认为他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原因是。
④预计花盆中的马铃薯块茎会发育成幼苗,小刚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
⑤得出的结论是。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2号。
(4)本实验用37 ℃水溶,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