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习小组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白色固体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

【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搜集资料】①经老师回忆,该试剂的酸根离子可能是CO32、SO32、SO42
NO3中的一种 ②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假设】该试剂一定不是       ,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现 象
结 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适量盐酸
产生气泡
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       
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       
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获得结论】该白色固体是       
【交流反思】
(1)SO2和CO2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某些性质相似。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SO2通入澄清石灰水                                                
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2)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SO2,实验室中收集SO2的方法为                             
检验SO2的试剂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性。
(2)、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 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其工艺流程大致是:
I、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2, (SO2+H2O=H2SO3H2SO3是弱酸),海水变为弱酸性;
Ⅱ、.将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下列反应:
4NaC1+O2十2H2SO3 ==2Na2SO4+4HC1
III.再将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
(1)、在坐标图中画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全过程中海水的pH依次变化大致趋势。
(2)、工艺流程中天然海水接触烟气后变为弱酸性,这说明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离子和H2SO3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
(3)、若要测定海水中Na2SO4含量,实验操作步骤是:
取少量被测海水,测定、加入足量的溶液(写化学式)、再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

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提出的问题是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观察现象。

我们已经学完了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请你和兰兰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兰兰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她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她选择的依据是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因此她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她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装置(图三)与图二相比,其优点是
(2)实验结束时,小晶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倒置试管,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且接近试管容积1/5(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你是否同意她的说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
以下成语进行解释:
杯水车薪;釜底抽薪。由于温度不能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不能灭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