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梦 我们共探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许多梦想变为现实,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展望光辉前景我国各族群众充满信心。但是中华民族还有好多“梦”等待着我们去追、去圆。
小宁在关于“中国梦”的探究性学习中收集了如下热点话题和热词:
(1)有关话题:
话题1:习近平主席在两会上强调,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话题:2: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着13亿中国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
话题3:近年来,网络反腐“战功赫赫”,网络为网民参与政治生活打开了渠道,网络成为“反腐利器”、“天网”。
话题4:求真务实、厉行节约之风吹进了2013年全国两会现场,会风朴实成为百姓眼中的看点之一。会场没有鲜花、没有红地毯、没有欢迎横幅、会议大幅减少简报等纸质印刷品。
(2)有关热词:
1.收入分配 |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
2.美丽中国 |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
3.文化强国 |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4.两个凡是 |
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依法防止和依法纠正。 |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上述话题和热词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16分毛苒,2011年4月14日因被黑人男友利用运送毒品被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年仅26岁。
据毛苒的父亲说:她在班里是尖子生,16岁时,就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预科班,专攻英语专业。大学几年,她把英语专业可以报考的资格证书一个不落地全考了下来,毕业后很快在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找到了工作。由于英语口语特别出色,很受领导赏识,工作没满一年,领导就给她升职加薪。但这些仍满足不了她那颗狂妄的心。
工作中结识的一个外籍男友,经常给她一些物质上、精神上的惊喜,不断安排她出国旅游,每次都让她从国外捎带一些东西回来。最初她不知道是什么,后来知道了是毒品,由于抵挡不住金钱与感情的诱惑,她默认了。一开始是亲自做,后来又物色多人做,直至被抓。
当她得知自己活在世上的时间不多时,请求记者录下了一段视频寄给父母。在视频中,她说:“爸,妈,没有想到事件是这样子的,要保重身体……我很后悔我是独生子女,你们两个怎么办?我有太多的对不起要讲,对不起你们,对不起太多的人……”
(1)不良诱惑害死人。一个曾经灿烂如星的青春,一个曾令父母骄傲无比的孩子,在不良诱惑的毒害下,走向犯罪的深渊,亲手埋葬了自己,为家庭带来永久的痛苦与灾难。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从中汲取教训,抵制住不良诱惑呢?
(2)如果毛苒不贪图金钱的诱惑,能提高警惕,拒绝为他人捎带东西;在她知道是毒品的那一刻,如果她选择放弃,选择揭发,结局肯定不是这个样子。但事实上,她却是一意孤行,将错误进行到底,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有一位优秀学生小亮,从小就有多种兴趣爱好:下棋、弹琴、书 法、诗词、打篮球、登山旅游等他样样喜欢。当他以全省理科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后,他用怀恋的语气说:“从棋里,我学到了大局观和均衡感;从书法里,我学到了结构和章法;从灯谜里,我学到了联想和组合;从诗词里,我学到了音律美和对称美。这些爱好曾使我努力学习,深感生活的充实,从中学到的知识至今仍然能不断地给我智慧和启迪。”
材料二:最近,七年级学生黎明迷上了到QQ农场“偷菜”,经常忙到半夜,甚至凌晨都要起床打开电脑,“看看别人的菜熟了没有”,在电脑前“偷”的不亦乐乎,结果上课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视力也下降的很厉害。
(1)对比分析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何启示?
(2)在生活中,你应如何学习小亮,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融入社会,分析说明。(11 分)
材料一: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在提到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时指出,到202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l)图一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一变化令我们“忧”?(l分)简要说明理由。
(2)图一、二显示出的我国人口的哪些变化令我们“喜”?出现这些可喜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3)谈谈实现材料二中的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3 分)
探究与实践
某校九年级(1)班兴趣小组走访了退休职工王爷爷家,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生活的变化,并就相关问题和王爷爷进行了探讨,请你一起参与。下表是同学们走访时所作的记录:
年份 |
全年家庭收入(元) |
全年家庭支出(元) |
||
工资收入 |
其他收入 |
食品支出 |
其他支出 |
|
1978年 |
400 |
100 |
300 |
100 |
1995年 |
6000 |
3000 |
3000 |
3200 |
2007年 |
36000 |
15000 |
10000 |
25000 |
(1)透过以上记录,你发现王爷爷家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在走访中,王爷爷深有感触地说:“正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才使我们过上今天幸福的生活。”同学们认为很有道理,请你指出其中的道理在哪?
(3)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李明是某校九年级学生,暑假的一天,他和弟弟李浩到在街上玩。在村委会大院中看到墙上的选民榜中有爸爸妈妈和爷爷等人的名字。在公告栏中,他看到自己叔叔还是乡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呢。这时,弟弟李浩缠着问他:“上面怎么没有咱俩的名字呢?”回到家,爷爷告诉李明他要在选举日那天慎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可是奶奶却说:“都这么大年纪了,管他谁当选呢,用不着操那份闲心。”
(1)假如你是李明,你该怎样给李浩做出解释呢?
(2)假如你是李明,你会用哪些知识来劝说奶奶?
(3)假如李明的叔叔被选为乡人大代表,根据你对人大代表重要性的理解,你觉得李明可以向叔叔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