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与实践
某校九年级(1)班兴趣小组走访了退休职工 王爷爷家,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居民生活的变化,并就相关问题和王爷爷进行了探讨,请你一起参与。下表是同学们走访时所作的记录:
年份 |
全年家庭收入(元) |
全年家庭支出(元) |
||
工资收入 |
其他收入 |
食品支出 |
其他支出 |
|
1978年 |
400 |
100 |
300 |
100 |
1995年 |
6000 |
3000 |
3000 |
3200 |
2007年 |
36000 |
15000 |
10000 |
25000 |
(1)透过以上记录,你发现王爷爷家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在走访中,王爷爷深有感触地说:“正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才使我们过上今天幸福的生活。”同学们认为很有道理,请你指出其中的道理在哪?
(3)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即颐和园)……人们的想像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一副斥责慈禧太后的对联
今天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明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岁祝疆无。
(光绪三十年农历十月十日,是慈禧太后70岁生日,章炳麟撰写了此联斥其辱国丧地。其中,“邦圻”指国土,“蹙”指缩小。)
(1)从材料一、二中总结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
(2)为振兴中华,时代赋予青少年怎样的历史使命?
材料一:
时间 |
张三经历 |
经济性质 |
1982年—1989年 |
向生产队承包6亩田,种田为生,年收入700左右 |
集体经济 |
1990年—2002年 |
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跑运输,年收入2万块左右 |
A: |
2002年以来 |
就和朋友一起投资办起了织布厂,年分红可达18万元以上。 |
B: |
材料二:农民张三富裕不忘党的恩情,他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回报社会。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是党的富民政策,让我富了起来!”
(1)把表格中的A、B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A:
B:
(2)农民张三常说:“是党的富民政策,让我富了起来!”。你认为是党的哪些富民政策使他富了起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邮票发行
(1)通过邮票一和邮票二,你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试分析其原因。
(2)通过邮票三,你看出了我国什么样的民族关系?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维护这一民族关系?
为了配合学校打造“书香校园”,九年级某班开展了“阅读名著,品味经典” 的读书活动,请结合情境回答问题:
情境一:同学们纷纷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有人推荐了《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鲁滨孙漂流记》等,其中不乏有许多外国文学名著。
(1)对此,有同学提出,初中生在阅读上不应选择外国文学名著,说说你的看法并给出理由。
情境二:老师建议同学们多读些中国古典名著,小杰悄悄和同学说,中国古典名著已过时,有啥好看的。
(2)请你评析小杰的观点。
分析情景材料,运用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情景 |
正确说法或做法 |
正确说法或做法的理由 |
|
1 |
进入初一以来,我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我感到很灰心,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
||
2 |
公交车上,一起上学的几个同学在高声交谈,我不愿意加入他们,就用MP3大声播放音乐。 |
||
3 |
“他爸爸是干部,我爸爸是工人,在他面前,我总感觉低他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