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秦国在①修建了防洪灌溉工程 | B.唐朝江南货物可由③漕运至② |
C.洋务派在⑤创建近代军事工业 | D.中国最早的民资企业在④诞生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
C.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蒋介石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这首诗体现了
①不畏强暴的精神②团结一心的精神
③敢于造反的精神④抵御外侮的精神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其中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的“今日”最有可能是
A.《南京条约》签订之际 | B.《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
C.八国联军侵华之时 |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