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存在空想的色彩,他曾经把人的理性和博爱、自由、平等看作创造新生活的基础,认为协和与友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是社会主义者共同认定的基础;他号召青年们投入村落中,对农民进行精神改造,建设新村落,并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以世界为家庭扩充大联合,新村落的大联合,就是我们的少年中国。
——摘编自韩一德、李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略论李大钊早期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二 从1920年开始,李大钊的思想出现了重大飞跃,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从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开始的北方铁路工人运动的开展中,认识到改造社会必须采取激进的方法,必须到劳动者集中的地方去。李大钊逐渐认识到要从中国的特殊条件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对于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实行民主主义,打倒官僚、军阀、封建统治阶级,第二步才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摘编自《李大钊史事综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大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变化原因。
材料张之洞(1837—1909年),贵州人,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1879年,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张之洞上《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l881张之洞任山西巡抚,他整顿吏治,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筹办冶炼局。l889年冬,张之洞调任湖北。筹建汉阳铁厂,后来创办了湖北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他还十分重视教育,创办和整顿了许多书院和学堂。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身)。1896年,任湖广总督,编练湖北新军,成为当时装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新军之一。
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王朝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孙中山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1)张之洞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位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
——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如您所知,我已公开宣布,我们保证各项允诺将这样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其意图和直接后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认为希特勒“不用等待就会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英法两国的相同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独立宣言》最重要的功能不在于提出了新的政治思想或政府理论,而是标志着美洲和人类历史上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开端。学者王希在《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 实践》一文中说,这部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宣言,充满了革命精神。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原则。他宣布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享有不可转让的权利、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等原则,成为美国人的理想和信条,对美国政治生活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学者李道揆也在《美国政府与政治》中认为,《独立宣言》推动了人 类历史的前进,推动了欧洲的反封建革命,直接影响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也给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以巨大推动力。
——搞编自《美国历史文献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种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开端”的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两位学者观点的看法。
材料一 1963年,新加坡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与马来西亚合并,建立马来西亚联邦政府。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政府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
材料二新加坡改革人事记
一、经济: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二、政府机构:成立廉政公署。
三、社会: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政府组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四、教育: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五、法律、习俗: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六、外交:195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加坡改革的成功经验。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结合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相关历史知识,论证以上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