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张之洞(1837—1909年),贵州人,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1879年,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张之洞上《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l881张之洞任山西巡抚,他整顿吏治,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筹办冶炼局。l889年冬,张之洞调任湖北。筹建汉阳铁厂,后来创办了湖北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他还十分重视教育,创办和整顿了许多书院和学堂。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身)。1896年,任湖广总督,编练湖北新军,成为当时装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新军之一。
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王朝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孙中山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1)张之洞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位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中,既有精神成果丰富的历史时期,也有综合实力特别强大的国家或地区.对其兴衰变化的分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文明”的概念,他指出,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之间早期文明中心出现了一大批思想伟人,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发生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构成人类文明的第一个轴心时期。中国、希腊、印度时代是三个著名的轴心文明,代表了世界文化的三个核心。“这个轴心位于对人性的形成而言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自它以后,历史产生了人类所能达到的一切”,“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东西方“轴心文明”的比较》
回答:
(1)从以下方面概括雅斯贝尔斯有关第一个“轴心文明”理论的基本观点。
大体时间:
主要标志:
历史地位:
(2) 以希腊文明为例,选择每方面的一项代表性成就填入下表。
代表性文明名称 |
政治文明 |
经济成长 |
思想发展 |
希腊文明 |
材料二 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并联系史实说明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简答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的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4)中共十七大重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有何现实条件?
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2 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一大批艰苦创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模范,构筑了新中国的精神家园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复兴之路》解说词
回答:(1)依据材料列举“经过2 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建设、
科学技术方面各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1960年代,新中国追赶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速度慢了下来。而这一时期,中国的近邻日本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国民收入在7年里增加了一倍。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举行,使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猛增了一倍多。1968年日本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复兴之路》解说词
(2)二战后以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所学说明“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是怎样出现的?其为现代化建设提出
哪些创见?
阅读下列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三幅历史图片:
(图一:1936年底中共赴西安的代表: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左起))
(图二: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合影)
(图三:1949年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
回答:
(1)以上分别反映了中共参加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共为什么要参加上述重大活动?
(3)以上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和意义分别有哪些?
(4)纵观上述国共两党的关系,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回答:
(1)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了的革命,也有人说是一次失败了的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革命纲领分别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国民大革命在历史阶段、革命领导、群众基础及革命武装方面与辛亥革命相比有哪些新发展?
进入2006年,中国的改革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等许多方面,其中“机构人事改革”仍然是特别关注的焦点。从历史上来看,从汉朝至明清时期都十分注重选官制度和人才的选拔。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从汉朝至明清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选官制度分别依据什么标准?
(3)这些选官制度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古代的选官制度,对于我们今天干部的选拔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