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CO2浓度对某种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将小球藻接种到不含 元素的培养液中,并将藻液平均分为 组分别置于不同CO2浓度的培养箱内,光照14小时,连续培养5天。
(2)每隔24小时取样,利用 测定小球藻细胞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3)该实验中对照组的CO2浓度为 ,小球藻数量增长的最适CO2浓度为 ;当CO2浓度在 范围时,小球藻增长受到抑制,但并没停止增长。
(4)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CO2浓度升高,小球藻细胞的碳酸酐酶(细胞内外均有分布)和RuBP羧化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胞外的碳酸酐酶能将水体中靠近细胞表面的HCO3-脱水形成CO2,然后CO2进入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CO2与C5结合,这个过程叫做 。C5在细胞中含量保持稳定的原因是 ,这一过程需要 参与。
(5)小球藻吸收大气中的CO2转化为细胞中的有机物,在生态系统的 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球藻合成的有机物可用于工业上生产C2H5OH等燃料。在细胞内产生C2H5OH的过程叫做 。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检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
(2)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⑴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以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
②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③实验中该同学怎样控制无关变量?。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
Ⅱ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pH对人体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的相同试管,PH设置如下。每支试管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
1 2 3 4 5 |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
13 9 11 45 >60 |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_________。
(3)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请用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方法;。
(4)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 _____。
如图甲表示生物膜的结构,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a、b、c、d、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表示物质运输不同方式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可选用的方法是,构成膜的基本骨架的物质是图中的(用图中字母表示)。
(2)图甲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 ];细胞间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结构进行信息传递,动物细胞则不能。
(3)图甲中物质B的这种排列方式与有密切的关系。
(4)若图甲是线粒体膜,则b过程运输的气体是,该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所示的曲线;若图甲是人体神经细胞膜,则该图中表示K+在膜内积累的运输方式是(填字母),这种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所示的曲线。
(5)若图甲是人体红细胞膜,则该图中表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填字母)。
已知某物质由一条多肽链构成,其化学式为C55H70O19N10,若将其彻底水解可得到以下四种氨基酸,请分析回答:
(1)通过分析可知,该多肽是由个氨基酸经反应生成的;完全水解一分子该多肽需要个水分子。
(2)上述四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中的共同部分可以表示为;水解该多肽时断裂的化学键可以表示为;甘氨酸、谷氨酸的R基分别是。
(3)已知该物质是一种分泌蛋白,该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如图中A、B分别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结构[2]____________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2]的厚度变小,说明[2]具有。 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若某细胞含有甲、乙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该细胞为细胞。
(3)甲图中具全透性的结构是[ ],若要将其除去,应选用酶。
(4)在酶参与下,为进行多种反应合成有机物创造有利场所的细胞器是[ ];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是(填标号)。
(5)在图中[4]上合成的某物质由4条多肽链组成,其中含有3个二硫键(—SH + —SH → —S—S— + 2H)。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若此物质由100个氨基酸组成,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
①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
②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