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仪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史记·张仪列传》节选)下列句中的“之”与“张仪于是之赵”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张仪之来也, | B.以求通子之愿 |
C.无御之者 | D.辍耕之垄上 |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相怀疑张仪偷盗了玉璧并拷打他,张仪毫不在意,坚持游说诸侯。 |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苏秦为了保住“合从”的结果,想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 |
C.张仪求见苏秦,可苏秦却不以礼相待,并多次责备他,于是张仪愤而离去。 |
D.张仪认为自己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想到秦国可能接受他的政治理论, |
于是就到秦国去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已而楚相亡璧 亡: ② 掠笞数百 笞:
③子不足收也 足: ④ 独秦能苦赵 苦: 翻译下列句子
(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
(2)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古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世隶耕(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泯然众人()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划分下列节奏(每句只画一处)
余闻之也久
贤于材人远矣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一个人成才需要哪些因素?
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
[注释]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清求而不与()②亦未假书于汝()
③生忿,讼于祭酒()④特以此相熙耳()
⑵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即以书还生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
C.以残年余力 (《愚公移山》) | D.不以疾也 (《三峡》)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时 同 舍 生 有 秘 书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固请,约明日还书。
译文: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从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扶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再写一个这个词的同义词(2分)
指出下列字词的古今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古义:________________
虽名
今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解释下列划线字。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______
(2)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什么情态?它是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借 / 旁 近 与 之 | B.传 一 乡 / 秀 才 观 之 |
C.或 以 钱 币 / 乞 之 | D.余 闻 之 也 / 久 |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①隶耕: ②或以钱币乞之:③父异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 )(4)孔子云(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文字。(4分,每小题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本文虽题为《陋室铭》,内容写的却是、和,以明作者高洁傲岸之志。(答案意合即可。)
请结合选文内容阐释“铭”这种文体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