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是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如右图)。为迎接上海世博会,某班准备以“科技改变生活”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现邀请你一起参加。
[探究一]知识回顾
(1)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你认为在首届世博会上英国会展示哪些先进的科技产品?(至少2例)
(2)“海宝”的设计反应了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这与世界近代史上哪一运动宣扬的理念一致?
(3)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举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资料收集
以下是几位同学收集到的图文资料:
[探究三]分析整理
(4)请认真分析上面收集到的图片资料,请判断哪些与第二次科技革命有关?
第二次科技革命:(只填序号)
[探究四]深入研究
(5)“知识改变命运,科技优化生活”这是我们常听到的广告语。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多,试举例说明。(2分)
围绕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请你为美好城市的建设提出一条建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中所示航海活动是中国明朝时期哪一位航海家的壮举?他所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明清时期实行的什么政策?
材料三新中国结束了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虽充满艰辛,但却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各一例。
材料四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步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一座城市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某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展示】
第一组表解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
起止时间 |
1914.7—1918.11 |
1939.9—1945.9 |
战争性质 |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
|
战后格局 |
两极格局 |
(1)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在上表表格中将内容补充完整。
第二组文汇历史
材料一:(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的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法国作家巴比斯《战火》
材料二: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工人一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
(2)从第二组收集的材料中,你能概括得出什么认识?
材料三:当今世界,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特别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材料三反映出哪一因素威胁到了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第三组图说愿望
图1 卢森堡送给联合国的礼品枪图2 联合国总部前矗立的雕像《铸剑为犁》
(4)第三组收集的两幅图片,表达了人类什么样的共同愿望?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英国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1)下列图片反映了英国的近代化历程
图一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____。
图二中的法律条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它确定________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图三中的机器是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瓦特改进的__________,它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____________”。
(2)以下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请依据所学知识按序号填出图中空白处内容。
(3)依据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指出英、中两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我国历史上有九个统一的王朝,其中秦、西晋、隋、元四个朝代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材料三】:中国台湾两次被殖民者侵占,又两次回归祖国,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
【材料四】: 被火烧断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被分开360多年后首次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
年 份 |
1978 |
2001 |
2004 |
两岸贸易总额(亿美元) |
0.46 |
323.4 |
783.3 |
台湾来大陆(人次) |
— |
3440306 |
3685250 |
大陆居民赴台湾(人次) |
— |
122198 |
144526 |
【材料五】: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秦王”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什么贡献?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秦朝、元朝统一全国时为管理地方而实行的政治制度。
(3)结合材料三回答,近代史上台湾最早被哪国殖民者侵占?是通过签订哪一条约被割占的?又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4)从材料四,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5)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这一构想已在哪些地区得到成功运用?
(6)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谈谈你的认识。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俄国(苏联)既有过耀眼的崛起腾飞,也有过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世界近现代史的进程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当时俄国盛行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社会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十年间苏联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与哪一建设模式有关?这种建设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5)纵观俄国(苏联)的发展历史,你认为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