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有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 列传第七十三 范纯仁)
注:①掊:搜括。②胥:全,都。③稔:丰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牧地初不县           甿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秋大稔    天大雨,道不通
C.忧疾过忧邦           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
D.或谤其全活不实         不者,若属皆且为

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   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
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
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罪不至死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将他们困死在狱中,为民除害,正因为
如此,他才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而不是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

恩,只求朝廷能够录用正直的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2)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胡玉吕传
[清]黄宗羲
距余居数里,有双瀑之胜。荒山穷谷,鲜游人之迹。余幼时见有《游双瀑诗》题于古庙者,其姓氏“胡廷试”,初不知为何许人也。长而习场屋之文①,累见先生《易义》,始知其为名士。丙午岁,陆冰修泛论里中人物,言张元岵有老友胡玉吕者,奇士也,殁时曾以其集授之元岵。因诵其集中一、二奇崛语。问其名,则先生也。丙辰,过海昌,元岵之孙张讱来见,余问先生之集,乱中失去。别出数卷,则自张天生传写之者。讱因请为其传。
先生名廷试,字玉吕,别号敬所。世家余姚,迁而之武林。父贞,字云龙,以《易》名家。先生传其学,为《易》大师。经其指授者,制义即有师法,往往登第去。而先生九入贡院,犹为诸生。一日,学使者第其文,置二等。故事:一等至二等,赏格有差。给赏及先生,先生掷之于地。使者大怒,郡之士大夫为解之,乃已。弇洲②闻其名,聘之为子师。弇洲宾客隐赈③,然每夕必手一卷,与先生对饮。已,又走京师,馆于其族龙山家。胡龙山者,天下之大贾也,入其门者莫不出为富人。先生自束修④以外,不取纤介。同邑许光祚,以字名,尝求先生书法,先生曰:“吾书甚拙,君焉用之?”光祚曰:“字以人重,工拙其次也。”先生曰:“吾之所重者,不欲以只字落人间耳。”光祚一笑而去。其倔强自好,大抵类此。临卒,令家人放炮,终夜不彻,始瞑。
阳刚之气为重阴所锢,郁结不解,则必决裂震动以出之,故为雷电,为怒涛,而炮其小小者也。先生挟其所有,不见知于世,其为郁结也多矣。苟非炮以泄之,则死必啸于梁、触于人,而为物怪。虽然,先生不过场屋之块磊⑤,亦其小小者尔。昔刘元城死时,风雷轰于正寝,又岂假外物以泄其怒哉!
(节选自《南雷集》)
[注]①场屋之文:指八股文,与后文“制义”意同。②弇洲:明代文人王世贞,号“弇洲山人”。③隐赈:众多。④束修:指任教的酬金。⑤块磊:比喻心中郁结不平。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先生《易义》累:屡次。
B.而之武林迁:迁移。
C.拙其次也工:擅长。
D.又岂外物以泄其怒哉假:借助。

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胡玉吕“自好”的一组是
①先生传其学,为《易》大师
②给赏及先生,先生掷之于地
③又走京师,馆于其族龙山家
④先生自束修以外,不取纤介
⑤吾之所重者,不欲以只字落人间耳
⑥郁结不解,则必决裂震动以出之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见其诗,到读其文,再到问询他人,作者逐步了解了胡玉吕这位名士,后来应张讱之请写了这篇传。
B.经胡玉吕指点的人,八股文大都有了章法而应试得中,但胡玉吕九次科考的文章,最高只被评为二等。
C.作者认为胡玉吕临终时让家人彻夜燃放鞭炮,是他的一种情感宣泄,以表达自己对科场失意的不平。
D.本文善用侧面描写刻画胡玉吕形象,如借助陆冰修的评价和王世贞的举动分别突出他的“奇”和“名”。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书甚拙,君焉用之?
(2)先生挟其所有,不见知于世,其为郁结也多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於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生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喜欢攻击别人隐私的人)为之,则苟钩釽析乱(屈曲破碎、支离错杂)而己。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诸家者,不犹愈于野乎? 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诸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观万方之略矣。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节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辟儒之祸患
B.而欲以治达到
C.天下同归而殊,一致而百虑途径
D.各推所长, 穷究虑知道、明白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此所长也②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B.①及拘者为之,则牵禁忌②青,取之于蓝,而青
C.①古名位不同,礼亦异数②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①若能修六艺术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诸子百家中,儒家能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在各派道术中最为崇高。
B.法家的长处在于奖赏有信用,处罚必施行,而舍去仁爱,专用刑法,则是刻薄之人对他的扭曲。
C.孔子认为,使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独当一面、应对进退的能力,接受任命就不能推辞。
D.圣明的君主如果能修明六经的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取长补短,就可以通达治国之术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
(2)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3)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
姚鼐
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语曰:“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古文者未广。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鼐曰:“夫黄、舒①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独浮屠之俊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既应二君,其后尝为乡人道焉。
鼐又闻诸长者曰: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上其文侍郎。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闻者始骇不信,久乃渐知先生。今侍郎没,而先生之文果益贵。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独闭户伏首几案,年八十矣,聪明犹强,著述不辍,有卫武懿诗②之志,斯世之异人也已。鼐之幼也,尝侍先生,奇其状貌言笑,退辄仿效以为戏。及长,受经学于伯父编修君,学文于先生。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先生亦喜其来,足疾未平,扶曳出与论文,每穷半夜。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为之寿,鼐适在扬州,思念先生,书是以寄先生,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
注:①黄舒:黄山、舒城。桐城在黄山、舒城之间。②卫武懿诗:卫武即春秋时卫武公姬和。《诗经•大雅》中的《抑》篇,相传为卫武公晚年为警戒自己而作。懿诗:美诗,指《抑》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者,鼐在京师曩:过去
B.不足起世之英少掖:扶持
C.然先生居江上穷:穷困
D.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也劝:努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渐知先生臣敢上璧
B.有卫武懿诗志臣壮也,犹不如人
C.受经学伯父编修君其身也,则耻师焉
D.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认为,黄山舒城一带,是天下风景秀丽的地方。沉默压抑了千余年,没有多少人在史册上留名。唯独佛门英才辈出,佛教衰落之后,儒家就兴盛起来。
B.康熙年间,方苞闻名天下。刘大櫆以平民的身份到京城去,把自己的文章呈给方苞看。方苞看了之后推许刘大櫆为“国士”。刘大櫆因而名声大震,誉满京师。
C.序文的第二、三两段是寿序的主体。第二段叙述刘大櫆与方苞的交往,言方苞对刘大櫆文章的赏识,突出刘大櫆的文学地位。第三段叙述自己与刘大櫆的关系,作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强调了自己与刘大櫆的师承关系。
D.本文是姚鼐为刘大櫆八十寿辰而作,同时,他也希望家乡的年轻人了解刘大櫆的事迹,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古文者未广。
(2)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重游鼓山记
陈模
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 ,野径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尘装卸,即雇笋舆,向东行,直其胜。时适春和,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夜半首途,阴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茸草,蹀躞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后,得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 ①荦(luò)确:山石不平的样子。②旋里:雇船返乡。③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④颜:用颜体写的匾额。⑤靳(jìn):吝惜,不肯给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流咏觞:酒杯
B.尘装卸甫:刚刚
C.直其胜穷:穷尽,走到尽头
D.攀危岩,茸草披:拨开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向东行侣鱼虾友麋鹿
B.得石生再来一游嬴而不助五国也
C.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此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D.邀余出游,允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都属于作者重游鼓山所感的一项是()
①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②苍林荟蔚,香草缤纷
③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④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
⑤群山如丸,千林若荠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山山石嶙峋,野路曲折,寺观高大,松树楸树疏落地生长着。每隔五里一个亭子,每隔十里一座阁楼,名士喝酒吟诗,常常在这里聚集。
B.作者雇船返乡重游鼓山,恰逢春和日丽,晴空万里,山景如画一般。寺里的和尚将梅树改种桃树,千红争艳,几乎要怀疑武陵桃源还在人间。
C.作者半夜出发,到达朱熹所提写的“天风海涛”处,有座亭子匾额上用颜体写着“观日”。可惜为时太晚,太阳已经在半天空徘徊了。
D.作者接到敦促奔赴芜湖的书信,于是匆匆远行。深感未能游遍鼓山,留下的遗憾太多,于是挥笔记下这次游玩,用来表达感触。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
(2)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括能读其父书传徒:只是
B.使赵不括则已将:将军
C.赵括乘胜追造秦壁:营垒
D.因筑壁坚守以待至救:救兵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廉颇易与,降矣!庸人尚羞之
B.王曰:“以?”以伐为?
C.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每览昔人兴感
D.请粟齐,齐王弗许其身也,则耻师焉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预示出赵括将失败的一项是()
①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②毋置之,吾已决矣!
③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④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
⑤悉更约束,易置军吏⑥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派人去赵国施行反间计,说秦国所畏惧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赵王很快中计,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加以劝阻,赵王不听。
B.赵括的母亲上书赵王,指明赵括不可重用,认为赵奢赵括父子是心思迥异的两个人,赵王不听从,但赵王同意了赵括母亲不被连累治罪的请求。
C.秦王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改王龁为副将。赵括下令出兵攻打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逃走,却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中计。
D.秦王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及粮运通道。赵军缺乏粮草,请求齐国、楚国救济,楚王同意,齐王不同意。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2)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