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这些都是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中东黑血: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
材料三 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作为报复,以色列对哈马斯实施了“定点清除”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使哈马斯遭受重创。
——2008年12月28日腾讯网新闻背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主要因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民生问题一直是历代思想家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啄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1. |
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民本思想的具体措施。 |
2. |
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你如何评价"定地价法"? |
3. |
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 |
4. |
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共同措施。 |
5. |
综合上述材料,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经验? |
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放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游行
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则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开国大典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新华网》
请回答: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材料二 195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这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新华网》结合史实指出,导致那个“神话年代”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新华网》
“小平,您好”表达了亿万群众爱戴领袖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材料四 2009年10月1日,中国举行了60周年国庆大阅兵。这次大阅兵共展示56个方队,其中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参阅人员超过8000人,参阅装备500余台,参阅飞机150余架,将展示52型主要装备,全部是国产装备,大部分是首次参阅。其中包括预警机、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虽然阅兵只是此次国庆庆祝活动的一环,但是世界各国政界人士和媒体对于阅兵背后的意义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美国副国务卿霍马茨说,60年前,毛泽东主席说,四万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年后,中国人民站立得很高,很强壮。
——新浪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站立得很高,很强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名画鉴赏以上两幅作品都属于人物画,但反映的思想本质并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材料二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要方法。
材料三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并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和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五材料四中,恩格斯认为“理想化的王国”本质是什么?材料五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16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发展引领世界文明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黄宗羲(1610-1695) |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
顾炎武(1613—1682) |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
王夫之(1619—1692) |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伏尔泰(1694—1778) |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孟德斯鸠(1689—1755) |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
卢梭(1712—1778) |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其思想的共同点。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侧重点是什么?
概述中西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各自产生的作用。
材料三“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
”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没有任何事件比法国思想革命和工业革命更深刻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面貌了。……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传播和经济上的成功,古老的土地贵族的没落,城市工人中的阶级意识的增长——所有这一切都植根于这两次革命。”
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材料五“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
——《西方文明史》
材料六二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
——《西方文明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欧洲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图)
材料三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四: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
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和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