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及相应原子半径的数据:
元素性质 |
元素编号 |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
原子半径(nm) |
0.102 |
0.110 |
0.117 |
0.074 |
0.075 |
0.071 |
0.099 |
0.077 |
最高化合价 |
+6 |
+5 |
+4 |
|
+5 |
|
+7 |
+4 |
最低化合价 |
-2 |
-3 |
-4 |
-2 |
-3 |
-1 |
-1 |
-4 |
已知:
①A与D可形成化合物AD2、AD3;
②E与D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ED、ED2是常见的化合物,C可用于制光电池。
(1)E在周期表中位置是 ;
(2)C和H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关系为 (用分子式表示);
(3)分子组成为ADG2的物质在水中会强烈水解,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气体和一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工业上可用纯碱溶液处理ED和ED2,该反应如下:
ED+ED2+Na2CO3=2 +CO2
横线上某盐的化学式应为 。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D2+D22AD3 ΔH=-47 kJ/mol,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18D2,当平衡发生移动后,AD2中18D的百分含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其原因为 。
(6)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使铜和稀的H2AD4溶液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和氢气。绘出该实验方案装置图。
某些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A + B C + D + 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D均可用于消毒,且C是家家户户的厨房必备的物质之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A为水垢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日常生活常见有机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A为黑色固体,C是黄绿色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若A为亮红色单质,B为第二周期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B、C、D中只有D是气体,若D无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若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只用或(任写两种试剂的名称)就可以鉴别C、D两种气体。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Z位于ⅦA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能说明Z的非金属性比X的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举一例)。
(2)W、Y和氢3种元素所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其75%(体积分数)的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化合物在中学实验室的一种用途。
(3)电解NaZ水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工业上,以上述反应的阳极产物和Ca(OH)2为原料,制备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已知:298K时,金属钠与Y2气体反应,生成1 mol Na2Y固体时,放出热量414 kJ;生成1 mol Na2Y2固体时,放出热量511 kJ。由Na2Y固体与Y2气体反应生成Na2Y2固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K2Cr2O7(橙色)、Cr2(SO4)3(绿色)、K2SO4、H2SO4、C2H5OH、CH3COOH和H2O分别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该反应原理可以用于检查司机是否酒后开车。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司机酒后开车,检测仪器内物质显示出色。
(3)在反应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从价变为价。
(4)写出并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如果在反应中生成1mol氧化产物,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A为单质,B、C、D、E为与A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1)若上图中B、C均为氧化物、D、E均为盐,则A可能是__________。
①Na ②N2 ③C ④S
(2)若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其中C、D、E的水溶液均显碱性,且等浓度时碱性C>D>E,B可做生氧剂,则B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A转化成C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转化成E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常温下B、C、D均为气体,且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①在工业上生产B气体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应选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其中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___。
②C、D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用NaOH溶液吸收可消除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已知2A2(g)+B2(g) 2C3(g);△H=-Q1 kJ/mol(Q1>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
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A2和1 mol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C3的浓度为
w mol/L,放出热量Q2 kJ。
(1)若在原来的容器中,只加入2mol C3,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Q3
kJ,C3浓度(填>、=、<)w mol/L,Q1、Q2、Q3之间满足何种关系(用代数式表示)。
(2)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C3)=2 v (B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A2)=2 v正(B2) 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3)改变某一条件,得到如图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c>b>a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T2>T1
D.b点时,平衡体系中A、B原子数之比接近2∶1
(4)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加入2 molA2和l molB2,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放出热量Q4 kJ,则Q2Q4 ( 填 > 、 = 、 < ),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