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改革”是永久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材料二: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
(2)材料二中“务耕织”“尚军功”分别指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
(3)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有何差异?试结合材料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先进思想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历史】
(1)图中所示著作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核心思想付诸实践开始于我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比较学习】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国难当头,魏源、严复等仁人志士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2)魏源、严复提出的思想主张有何共同点?
【各抒已见】
(3)从图1、图2所示人物的主要思想付诸实践、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你更喜欢哪一位?请简要说明理由。
初二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请你一起参加。
(1)搜集、整理资料:将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整理归类:(将字母填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
(2)分析探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见下图),请你帮他填上未完成的部分内容。
(3)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分析,你能从中得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福泽谕吉(注: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家)力主“进行东洋攻略(注:侵略朝鲜、中国),使国内人心转而外”。
(1)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概括“使国内人心转而外”的含义。
材料二见下表。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项目 国别 |
参战 舰数 |
装甲 情况 |
总排水量(吨) |
平均航速 (海里/时) |
鱼雷发射 管数 |
火炮 总数 |
鱼雷 艇数 |
中国 |
12 |
12 |
34466 |
15.34 |
27 |
195 |
2 |
日本 |
12 |
12 |
40840 |
16.33 |
36 |
268 |
0 |
——摘自《中国近代战争史》
(1)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舰队在哪些方面与日本舰队存在差距?
材料三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创建北洋海军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出黄海海战中率致远舰官兵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管带名字。
(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材料二 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见下图)。
(2)图中用方框表示的城市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其中属于福建省有哪两个城市?
材料三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来了。”
(3)马士认为,中国的禁烟运动加剧了危机,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