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①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②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③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④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⑤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⑥暨黄鲁直⑦二公皆以摈斥⑧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⑨,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
(选自刘大櫆《游三游洞记》)
注:①逄逄然:拟声词。②薪采者:樵夫。③白乐天:白居易,字乐天。④元微之:元稹,字微之。⑤知退:白行简,白居易的弟弟。⑥欧阳永叔:欧阳修,字永叔。⑦黄鲁直:黄庭坚,字鲁直。⑧摈斥:排斥,这里指贬谪。⑨嘻:笑。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斗折蛇行: (2) 乃记之而去:
(3) 其下有径: (4) 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以其境过清洞以此三人得名 |
B.为:全石以为底或为诗文以纪之 |
C.而:潭西南而望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 |
D.于:泥于掌故与微之会于夷陵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
(2) 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试分析本文表达的情感与《小石潭记》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①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②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注释】①趣:同“促”,督促。②比降北:等同降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不及以赏()(2)请徒行罚()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救火的人都要赏赐,那么不值得把国家赏给他们。 |
B.(如果)救火的人都要赏赐,那么国都不足够用来赏赐他们。 |
C.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不值得把国都赏赐给他们。 |
D.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国家不足够用来赏赐他们。 |
文中哀公两次说“善”,前者是同意;后者是同意。
这个故事警示当权者要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上文出自《陈涉世家》,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朝史学家、文学家所作。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选文看,陈胜、吴广为何要花费一番周折“并杀两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②于车,人心调③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④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子期,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王子期:战国时期驾车能手,即王良。②安:安稳。③调:协调。④诱道:引导。此处之“道”,同“导”,不作道路解。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1)三易马而三后()(2)而后可以进速致远()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错了。 |
B.我已经尽力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
C.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
D.我已经尽力了,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过分了。 |
赵襄王“三易马而三后”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读了文章后,我们应努力戒除赵襄王身上所暴露的的缺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人名)所编撰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同乡人“更相庆”是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死了。 |
B.周处杀虎斩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英雄侠气。 |
C.本文主要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
D.本文通过周处的事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也可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①。”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修衣:添置衣服。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使人往贻邑()(2)足以全其节()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
B.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
C.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
D.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
文中表现曾参生活异常艰苦的一句话是“______”。
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