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10分)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甘贫力学,博极书传。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具得其实。州议减常平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众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六》)
【注释】①俾(bǐ):使。②江右大侵:江西又称江右;大侵:古代称荒年。③蠲(juān):除去。④常平米直:古时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买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稳定米价。直,价值,价格。⑤馁(něi):饿。⑥粜(tiào):卖米。⑦振:同“赈”,救济。⑧规画防闲:谋划和防范。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乃 请 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A.乃 请均 境 内/之 地 为 八 | B.乃 请均境 内 之 地/ 为 八 |
C.乃/请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 D.乃 请/均 境 内 之 地 为 八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极( )(2)具( )众( )说说“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的意思。
找出表明刘清之设想的赈济灾民的最终结果的句子。
从选文中能看出刘清之在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1.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鷇 kou:初生的小鸟。3.忮zhi:凶狠。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
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 B.南极潇湘/初极狭 |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每空4字)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①益阳:地名。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③累日不爨: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④实腹:填充肚子。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⑥犹:仍然。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至 舍 四 支 僵 劲 不 能 动 媵 人 持 汤 沃 灌 以 衾 拥 覆 久 而 乃 和。解释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负箧曳屣(2)以中有足乐者
(3)乃时吞纸以实腹(4)卒成学士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嗜学,家贫无资。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回答)
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过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再:。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5)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过者,受下赏。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的原因。
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一)
杨子①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竖③追之。杨子曰:“咦!‘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二)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注]①杨子:战国思想家。②党:同乡。③竖:童仆。④炯戒:明显的警戒。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杨子之邻人亡羊(逃跑) | 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通“返”) |
C.或谓君不善学(认为) | D.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离开)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两项是
A.而损言笑者,何哉而伯乐不常有 |
B.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以其境过清 |
C.又非夫子之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D.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其如土石何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两篇文章都提出了对学习方法的思考。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