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公输》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其文轩(      )    臣之妻臣  (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荆地方五千里王蔽甚矣
B.今有人此皆朝
C.时时而进又何
D.子墨子王于是入朝威王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结合选文,说说墨子的论辩技巧成功在哪里?
齐国朝政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公伤股,门官焉。
③君子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阻隘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
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儿童相见不相识 D.相形见绌

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 B.时人莫之许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陈太丘与友行⑵苔痕上绿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之⑷岂五百里哉
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
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
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
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分 )
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分 )

翻译下列句子。

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甲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乘弓手应声刺
B.远近皆服真无马耶
C.学不思则罔遂曳矛
D.见必之决生死轻寡人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人三(鼓:击鼓) B.公将之(驰:奔跑)
C.远近皆其能(服:佩服) D.值偷在市饮酒(适:恰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则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
B.乙文“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把握战机,从而一举取得胜利。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主人公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卮:古代盛酒的器皿。②殆:危险。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待大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狗为事 B.塞忠谏之路 C.彰其咎 D.中有足乐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典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鸿门宴上项羽、项伯、项庄联手意图乘机杀死刘邦的故事。后用来比喻言行表现与真实企图不一致,别立名目暗藏或暗示对某种人事的攻击和胁迫;殷勤的表面后面隐藏着杀机。
B.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及主从之谊。
C.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内心不由赞叹,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D.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无有闭关事:②令项庄拔剑舞中:
师霸上: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
翻译下列句子。
①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