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轩邈:
(2)把: 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
(1)【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华佗①治病
陈寿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前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②,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③一枚,县④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⑤,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⑥勿逐。守瞋⑦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华佗:东汉末医学家,是“建安三神医”之一,医术高明。②蒜齑大酢:齑(jī):捣碎
的姜、蒜、韭菜等。酢,同“醋”。③蛇:这里指一种寄生虫。④县:同“悬”,悬挂。⑤差:这里指差
不多就能好。⑥使:使者。⑦瞋:同“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语之曰(2)欲造佗
(3)无何弃去(4)属使勿逐下列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嗜食而不得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
B.从取三升饮之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
D.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华佗采用了哪些方法让郡守“瞋恚吐血而愈”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古文阅读】
义猴之墓
某山隅①有一老圃②,早失偶,惟一女远适③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④,而不离不逸⑤。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⑥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葬,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僵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节选自《杏林集》)
【注释】①隅:角落。②圃:种园子的人。③适:女子出嫁。④掣:牵。⑤逸:逃跑。⑥颔:点头。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某山隅有一/老圃 | B.惟一女远适/他乡 |
C.每逢五必哭/祭 | D.未三月/而僵卧坟间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者五年(2)老者家徒壁立
(3)姐引之去(4)仍牢守故宅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有哪些细节体现了义猴之“义”?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下列句中的“于”与“长于臣”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B.万钟于我何加焉 |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D.苛政猛于虎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听取了鲰生的建议,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入关,因而招致祸端。 |
B.早在秦朝时,张良就对项伯有活命之恩,因而事情紧急之时项伯能提前告知他实情。 |
C.刘邦处理事情全凭属下做主,为避祸端,自降身份,向项羽谢罪,实属无能之辈。 |
D.项伯于险难中不忘朋友张良,有恩图报,这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善良的,但为臣不忠,应该批判。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具告沛公具:②秦地可尽王也王:
③要项伯要:④臣活之活:翻译下列句子。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励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宽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专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臱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其荐拔士人,皆如所鉴。后之好事,或附益增张,故多华辞不经,又类卜相之书。今录其章章效于事者,着之篇末。(节选自《后汉书·郭林宗传》)下列句中的“以”与“弟子以千数”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林宗巾” | B.何不试之以足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以其境过清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郭太“好学善友”和“鉴品士人”的一组是
A.![]() |
B.![]() |
C.![]() |
D.![]() |
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就成皋屈伯彦学就:________ (2)时人乃故折巾一角故:________
(3)善谈论善:________ (4)或附益增张益: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1)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
(2) 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A.躬耕于南阳躬:亲自。 | B.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人格低下,举止不端。 |
C.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 | D.后值倾覆值:遇到,逢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