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梁①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
梁王曰:“陶之朱公②,以布衣富侔国③,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④决是,奈何?”
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⑤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
王曰:“径与色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
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⑥去,赏疑则从与⑦。梁国大悦。
【注释】①梁: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后的别称。②陶之朱公:范蠡帮助勾践灭吴雪耻后,乘扁舟,变姓名,后来到曹国的陶地,经商致富,号陶朱公。③侔(móu):等同。国:周代诸侯国,代指诸侯。④吾子:相当于“您”。⑤相如:相同。⑥从:依从。去:去除。⑦与:赞许,奖赏。(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①及召朱公问曰( ) ②吾子决是 ( )
③臣,鄙民也 ( ) ④梁尝有疑狱( )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用法与例句划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以布衣富侔国
A.固以怪之矣 | B.不以物喜 | C.何以谓之文也 | D.皆以美于徐公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陶朱公并没有告诉梁王该怎么办,梁王却没有了疑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先主遂诣亮(告诉) | B.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 |
C.先主器之(器重,重视) |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名微而众寡而其主不能守 |
B.此用武之国或置酒而招之 |
C.因屏人曰:“汉室倾颓……”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D.信义著于四海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翻译下面文言文语句。
① 将军宜枉驾顾之。
译文: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译文:下列有关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分析天下形势,并提出对策、蓝图中,可见诸葛亮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天才的预见能力。 |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可能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必要性。 |
C.选段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围绕“隆中对”的“对”前、 “对”中、“对”后依次写来,且详略得当。 |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如结尾一个“善”字,就把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
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能用原文中的词。)
①孙权:②益州:
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文后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援疑质理援:(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略无慕艳意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课外古文,完成1-3题。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延延吾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B.以以一置地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C.而可朝治而夕如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D.焉而即屣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课内古文,完成1-2题。
惠 子 相 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宛鸟刍鸟,子知之乎?夫宛鸟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宛鸟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庄子·秋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惠子相梁相:⑵或谓惠子曰或:
⑶非梧桐不止止:⑷于是鸱得腐鼠于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⑵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咸不解此意②值积雪始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