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梁①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
梁王曰:“陶之朱公②,以布衣富侔国③,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④决是,奈何?”
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⑤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
王曰:“径与色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
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⑥去,赏疑则从与⑦。梁国大悦。
【注释】①梁: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后的别称。②陶之朱公:范蠡帮助勾践灭吴雪耻后,乘扁舟,变姓名,后来到曹国的陶地,经商致富,号陶朱公。③侔(móu):等同。国:周代诸侯国,代指诸侯。④吾子:相当于“您”。⑤相如:相同。⑥从:依从。去:去除。⑦与:赞许,奖赏。(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①及召朱公问曰( ) ②吾子决是 ( )
③臣,鄙民也 ( ) ④梁尝有疑狱( )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用法与例句划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以布衣富侔国
A.固以怪之矣 | B.不以物喜 | C.何以谓之文也 | D.皆以美于徐公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陶朱公并没有告诉梁王该怎么办,梁王却没有了疑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
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问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后施行 |
B.以塞忠谏之路也进尽忠言 |
C.诚宜开张圣听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D.咨臣以当世之事悉以咨之 |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你认为诸葛亮上此表的目的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义田记钱公辅》节选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三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既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嫁娶婚葬皆有赡②而终其志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以养济群族之人 |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然则何时而乐耶 |
C.先天下之忧而忧遗其子而已 |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公之未贵显也 |
翻译句子
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文言文阅读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连月不开②薄暮冥冥
③宠辱偕忘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翻译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阅读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的哪两句?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 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泾流(jìng)殆(dài) |
B.渚崖(zhù)睹(dǔ) |
C.仲尼(zhòng)涘(sì) |
D.伐纣(zhòu)伯夷(yì) |
翻译下面句子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你怎样看待河伯?
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祁奚请老
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注释】①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②晋君:指晋悼公。③解狐:晋国大夫。④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⑤午:祁午,祁奚之子。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 B.晋遂举解狐(推举) |
C.非子之子(你) | D.孰可以为国尉(谁)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
A.任人唯贤 | B.大公无私 |
C.坦率正直 | D.谦虚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