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课内古文,完成1-2题。
惠 子 相 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宛鸟 刍鸟 ,子知之乎?夫宛鸟 刍鸟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宛鸟 刍鸟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秋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惠子相梁 相: ⑵或谓惠子曰 或:
⑶非梧桐不止 止: ⑷于是鸱得腐鼠 于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⑵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逃走 |
B.(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
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 |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 |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 |
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
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王彦章死节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①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释】①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A.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
B.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
C.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
D.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活()
(2)见() 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的意思。
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什么作用?
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
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解释划线的字或短语:
(1)岸芷汀兰 ()(2)春和景明()
(3)辄以水沃面()(4)巴陵胜状()
(5)既长,知其世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翻译句子。
(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①弘范:张弘范,元朝统帅。②扞:同“捍”,保卫。③泫然 :流泪的样子。
④捄:拯救。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由是感激感激:感动奋发。 |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 |
C.使为书招张世杰使:使者。 |
D.索之固固:坚决。 |
下列虚词与例句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A.遂许先帝以驱驰 |
B.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
C.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了因为刘备身先士卒,礼贤下士,所以诸葛亮愿意奔走效劳。 |
B.甲文中诸葛亮表明自己北伐的原因和决心,以示对刘蜀的忠诚。 |
C.文天祥不愿投降元军,更不愿换取元朝的高官厚禄。 |
D.两文都刻画出一片丹心为国君、为国家社稷的忠诚良相的高大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