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于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
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
请分析以上两种方案:
(1)预期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
方案一:                                         
方案二: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适?        。理由是                            
(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         。如何证明?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再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⑴一段时间后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⑵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⑶若大气中,该气体的浓度过度增加,会引起()

A. 温室效应 B. 酸雨 C. 臭氧层破坏 D. 大气污染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装置图A装置图B
(1)设计图A实验装置所探究的问题是;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其主要是由于水分通过叶片上的向外散失凝聚而成的;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2)装置图B中是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一个有名的实验。据此实验他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能够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污浊的空气。请你大胆地推测普利斯特利随后可能探究的问题是

晓刚同学去奶奶家玩,奶奶拿出了大小两种花生请他们品尝。他们一边吃着,一边产生了疑问:"花生果实的大小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根据下图中几个人的对话回答问题。

(1)图中四个人的说法假设的是奶奶和同学的说法。
(2)如果要设计实验验证奶奶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实验中大小两种花生栽培的条件应该是的。
(3)用于实验的花生种子取样方法应该是()
A.随即的            B.大、小花生都挑中等大小的
C.大花生挑大的,小花生挑小的  D.小花生挑大的,大花生挑小的
(4)从实验结果更加可靠的角度考虑,最好选用下列哪个数量的花生用于实验?()
A.1粒    B.15粒    C.30粒   D.50粒
(5)晓刚的话是对同学说的。要比较两种花生的大小,晓刚提出处理数据的方法是,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回答一种即可)。

右图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及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瓶内是潮湿的将要萌发的种子,密封完好的塑料袋内是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1)实验开始,将装置从阴凉处移到阳光下,由于温度升高,瓶内种子的增强。使得浓度加大,这种物质扩散到塑料罩内后,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增强。
(2)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塑料罩内壁上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填某种生理活动)。
(3)如果将瓶内的玻璃管口堵塞,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填"增强"或"减弱"),原因分别是

选取生长正常的爬山虎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实验前应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叶片A、B两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
(3)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其中叶片乙蓝色。乙和丙两叶片形成对照实验,可以说明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如果将叶片丙的叶脉切断叶片丙经过上述①②步处理,其叶片颜色将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根据叶片甲实验可得出结论,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大棚蔬菜为了提高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