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急使令,无以和民。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公曰:“善。”遂果不伐鲁。 (《晏子春秋》)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又何间焉?_______ (2)忠之属也 _______
(3)景公举兵欲伐鲁_____ (4)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_______翻译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曹刿和晏子都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简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躬耕于南阳()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减① 十岁时,大将军②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减:不足。②大将军:王敦。③钱凤:人名。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大将军甚爱之”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 | B.乃记之而去 |
C.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与钱凤商议谋反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
B.从“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中可以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机智聪明、沉着冷静的小孩。 |
C.王羲之以“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的自然坦然,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使自己成为了郗家的乘龙快婿。 |
D.郗太傅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不选矜持之人,而选择自由散漫之徒,可见其选婿草率。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人未之奇奇: ②恒置帐中眠 恒:
③既闻所论既: ④丞相语郗信 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译:
②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窥:偷看 |
B.虎大骇,远遁遁:逃跑 |
C.益习 其声习:练习 |
D.今若是焉是:这样 |
下列语句中“以”字的用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②公亦以此自矜③以我酌油知之④以为且噬己也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 B.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
C.②③用法不同,①④用法相同 | D.②③用法相同,①④用法不同 |
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虎对驴子经历了虔敬、畏惧、试探、进攻四个阶段,最终吃掉了驴子。 |
B.“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揭示了“外表强大的对手并不可怕”的道理。 |
C.“黔驴技穷”一词现在用来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
D.全文以驴子的悲惨结局,告诉读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不可轻易示人,否则终将失败。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驴不胜怒,蹄之。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使楚》)
【乙】灵公① 好妇人而丈夫饰②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③,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④,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⑤,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⑥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
(选自《灵公禁妇人为丈夫饰者》)
【注释】①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②丈夫饰:穿着男人的服饰。③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④饰:服饰。⑤内:王宫内。⑥内:肉店里面。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齐人固善盗乎( )
(3)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 ) (4)国人尽服之(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公使吏禁之 |
B.橘生淮南则为橘则外莫敢为也 |
C.今民生长于齐不盗而禁之于外 |
D.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3)逾月,而国莫之服。请具体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分析晏子在反驳或劝谏时所表现出的高超的语言技巧。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 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④之辂车⑤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⑥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⑦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遗:wèi,送。
⑤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⑥趣:同“促”,赶快。⑦临:治理,管理。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A.夫子之禄寡耶 |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C.吾欲辱之 | D.民之无义 |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晏子对曰 ②臣得暖衣饱食
③公不说 ④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②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