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A九设攻城之机变( ) B以牒为械( )C吾知所以拒子矣 ( ) D而待楚寇矣(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虽杀臣,不能绝也。
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结合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的是锋利巧妙的言辞?
不龟手之药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①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②。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③,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释疑:①不龟手之药:防治皮肤冻裂的药。龟: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②以洴澼洸为事:把在水中飘洗棉絮作为职业。③难:发难,入侵。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聚族而谋曰:()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③客得之,以说吴王:()④或以封:()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呢?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 选贤与()能(2)货恶()其弃于地也
(3) 悉()如外人(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讲信修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B.是故谋闭而不兴 水波不兴 |
| 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 |
| D.莲,花之君子者也能以径寸之木 |
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欧阳修论作文
苏轼
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⑥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东坡志林》)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③工:精,妙。④患:毛病、弊端(在于)。⑤指摘:挑剔,批评。⑥见:通假字,通“现”,发现。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欧阳修认为“世人”的弊病在哪里?读了文章之后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加点词。
(1)便要还家()(3)阡陌交通()
(3)屋舍俨然()(4)无论魏晋()完成下列题目。
(1)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本文中作者虚构的美好境界就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从诗中的“”“”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暮春时节。
“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