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7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土地?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 (2分)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 歌谣赞扬了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制度?首先在哪一地区实行?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拿破仑驰骋法国政坛和欧洲战场的那段时间被称为“拿破仑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这点可以由下面事实证明,即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等。
——恩格斯
材料二拿破仑称帝加冕礼

材料三《拿破仑法典》,1804年公布。拿破仑一世主持编制工作。它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稳定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保证了农民利用自己的小块土地。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
——《辞海》
材料四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
——19世纪英国将军纳皮尔
请回答:
(1)试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拿破仑是哪个政权的皇帝?他“称帝加冕”于哪一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地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
(5)材料五作者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拿破仑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拿破仑最后兵败滑铁卢,说明当时欧洲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什么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满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 。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此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一事件?“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出该国确定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母邦”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发生在哪个国家?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有人这样说过: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当地的居民都来到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来淡水,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位老人坐船前来……包括妇女在内,每人都带来东西。
——哥伦布第一次航行日记
材料三: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陆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靳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辞福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摘自哥伦布日记
(1)题干中所说的“人”和“世界”被发现的说法你认为分别指的是什么?
(2)仔细阅读材料一和图片,你认为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哪些内涵?
(3)材料二中的“当地的居民”是指什么人?哥伦布认为他们是什么人?从材料二中看出当地居民对哥伦布一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4)请指出材料三中的哥伦布关于地理位置叙述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并找一句能典型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的本质的话
(5)联系一下哥伦布航行的目的,设想一下当地居民将来的命运。
(6)两个重大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一般来说,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的乐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古代各国之间常有战争发生,请举出两次不同文明之间的重要战争。
(2)说说这些战争对东西方国家产生的影响。
(3)古代除了暴力冲突外,也有和平交流的方式,请举例说明。
(4)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和平往来在人类历史上是文明交往的主旋律,你认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何历史意义?

14—16世纪,对于欧洲的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开始兴起,世界开始由分散逐步走向整体。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哈姆雷特》
材料二:

材料三: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材料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哪场思想文化运动?最早发生于哪个国家?这场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列举一例。
(3)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横扫法国的“革命风暴”指的是什么?英国的变革是指英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变革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