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空前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弗里德里斯·恩格斯》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3)这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何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守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联何忧也!”
——《贞观政要》
材料四所谓“旨从内降”,就是犯罪案件,在三法司拟罪之前,已由锦衣卫拟罪请旨,或直接由君王授意如何拟罪。那么三法司的审判就是走形式而已,这样的话生杀予夺在于一人。
——朱永嘉《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行厂》
材料五在清末新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三代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
(2)概括材料二商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思想对秦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哪两种权威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有何不同?这种结果的变化说明什么?
(4)材料五中法制改革的原因是“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哪些情势不同。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吾以为李鸿章所以不能为非常之英雄者。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非不尽瘁,庸有济乎?……李鸿章晚年之著著失败,皆由于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吾故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材料二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作者“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国就有人主张建立一个国际合作组织,作为防止另一次破坏性世界冲突的有效手段,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10日宣告成立……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并实现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此,盟约规定了缩减军备、共同防止侵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制裁等保证条款。
——张贵洪 《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出了让步,但实际上……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他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却归于无效。
——王斯德等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大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会员国由最初的51个增至1960年的96个,1980年的154个,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它们把联合国看作“让世界听到我们声音”的最重要的讲坛,反对把联合国作为一两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主张联合国的事要由所有成员国共同来管。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立国际联盟的最主要背景。国际联盟的最主要任务是什么?(6分)
(2)材料二表明美国对建立之初的联合国有何影响?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施加这种影响的?(6分)
(3)依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
——斯宾诺莎
材料二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卢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宾诺莎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指什么?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立法权外,作者认为的国家权力主要还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以上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材料三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据网络资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