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春联可以折射社会的风貌,l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我国某地
(1)1980年春联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是由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C.实行人民公社化 | 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材料二:“l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春天的故事》歌词
(2)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l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这次会议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3)“画了一个圈”中这个“圈”包括哪些主要城市?(4分)
(4)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鸦片战争以后的“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 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材料二: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三: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科学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卫星通信、空间科学和军事应用等领域。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材料二认为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相关发明。
(3)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领域、哪一特点?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人类由此进入什么社会?
(4)综上所述,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某班同学围绕“周年热点”这一主题,分组进行了历史探究活动。第一组探究的内容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第二组探究的是“中国共产党——90周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第一组: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里,中国人民醒过来了,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894——1911年间,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为什么后来孙中山会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第二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党的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一指出秦
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结构,雅典政治制度结构“诸子百家”中的哪家主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主要不同。美国这一政治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你能从图二中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基本原则是什么?它体现了哪家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什么?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什么本质区别?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采取了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哪些措施巩固统一?(3分)
(2)清朝前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请指出清朝前期抵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一个事例,并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清政府是如何对台湾、西藏、新疆地区加强有效管辖的。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举两个典型实例说明这一伟大构想在实践中的成功运用。
(18分)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不断演变,对世纪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如图 不平衡的跷跷板
(1)如图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两大集团较量的结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战争结束了”指的是哪次战争?“战争才刚刚开始”指的又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凯南“战争才刚刚开始”的论断是否得到证实,请用相关史实说明。
(3)“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