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的文段
[甲]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把酒问青天 ④但愿人长久: 翻译下列句子:
(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用原文句子填空:
[乙]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甲]文中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两篇文章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核舟记(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八分有奇②高可二黍许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④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下列句中加点的“比”与“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天涯若比邻 |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C.无与伦比 | D.比比皆是 |
翻译下列句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文章末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全文来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 刘义庆《世说新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
(3)公欣然曰(4)撒盐空中差可拟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③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注解】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戮:侮辱。
(二)郑板桥,乾隆间知山东潍县。值岁连歉,板桥乃大兴工役,招远近饥民,修城凿池,以工代赈,复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①,有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②。监生③以事上谒,辄坐大堂,召之入,瞋目大骂曰:“驼钱骡④有何陈乞?”或命皂卒⑤脱其帽,足踏之,或捽⑥头黥面⑦,逐之出。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
【注解】①平粜(tiào):平价出卖粮食。②右窭(jù)子而左富商:保护贫苦人而压抑豪富人。③监生:此指儒生。④驼钱骡:只看重钱财的畜牲。这是骂人的话。⑤皂卒:穿黑衣的官府差役。⑥捽(zuó):揪住。⑦黥(qíng)面:本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刻额颊,再涂上墨。此指用墨笔在监生脸上乱涂。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齐国好厚葬 (崇尚,喜欢) | B.齐桓公患之(祸患) |
C.监生以事上谒(拜见) | D.乾隆间知山东潍县(掌管)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徒以有先生也 |
B.未久,厚葬之风休矣复立楚国之社稷 |
C.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D.板桥乃大兴工役凡三往,乃见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 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2) 一时豪富咸惮之,而贫民赖以存活者则无算。 在政务管理上,管仲和郑板桥各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4分)
夏日赏荷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找出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A忽有大雨倾盆而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观荷于湖边亭中于舅家见之
C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林尽水源 D实为花中仙子也武陵人捕鱼为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少 时 雨 过 天 晴 波 澜 不 惊 湖 天 一 色《爱莲说》中称莲为“花之君子”,本文赞荷为“花中仙子”,请在原文中找出描写天晴后为雨所洗的荷花的句子。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便要还家⑵咸来问讯⑶不足为外人道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通过桃源人对渔人的接待,表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