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甲文】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文】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解释加点的词语
(1)然操遂能绍 (    )  (2)尽南海       (      )
(3)悉更约束     (    )   (4)纵奇兵,败走 (     )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

A.欲大义于四海/义著于四海 B.必将之/跨有 荆、益
C.先主曰/然不 D.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天下莫能当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3处)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内容。
(1)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2)阅读甲文,阅读下面所提供的材料,结合你对诸葛亮的了解,参照示例,为诸葛亮写一段50字以上的推荐词。
【材料】①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合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水火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②与诸葛亮有关的古诗词,“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示例】司马迁    你,能屈能伸,忍宫刑之辱,负史官之众,不改志向;你,不辞劳苦,走访名山大川,辑录奇闻轶事,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豁然,你,毅然,你是人们心中不朽的丰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虞公曰:"吾享祀丰洁 ,神必据 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 ,惟德繄 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 ,将在德矣。若晋取虞 ,而明德以荐馨香 ,神其吐 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 ,曰:"虞不腊 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变祭品。④繄(yì):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ɡ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 乡人曰其:     · 德是依惟: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弗敢专也, · 以分人

吾享祀丰洁,神 · 据我

B.皇天无亲,惟 · 是辅

斯是陋室,惟吾 ·

C.肉食者谋 · ,又何间焉

遂袭虞,灭 ·

D.可 · 一战

宫之奇 · 其族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   "可知,乙文从"   "可知(用原文作答)。

(5)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C.深入不(毛发)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怠慢,疏忽)

(2)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南阳

每假借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大事

其境过清

C.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

朝廷臣莫不畏王

(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无语渡沪,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 后召 史馆又不屈愈见 疾至免官更调 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1)下列甲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颖士 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 宠而骄

负:依仗

C.往 金陵

客:旅居

D.则 之焉

过:责备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文言文阅读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

樊姬,楚国之夫人也。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旦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为虞丘子。”樊姬掩口而笑。王问其故。曰:“妾幸得执巾栉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以为伤王之义,故所进与妾同位者数人矣。今虞丘子为相十数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不忠也;不知,是不智也。不忠不智,安得为贤?”明日朝,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虞丘子稽首曰:“如樊姬之言。”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孙叔敖相楚,国富兵强,庄王卒以霸,樊姬与有力焉。

(选自《新序校释•杂事》)

【注释】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君,号称春秋五霸之一。②晏:晚。③巾栉:泛指盥洗用具。

(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旦与贤相语(谈论)

水尤清冽(格外)

B.未尝进一贤(推荐)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C.孙叔敖相楚(宰相)

小大之狱(案件)

D.庄王卒以霸(最终)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日之晏也

当求之于上流

B.樊姬掩口而笑

面山而居

C.王以樊姬之言告虞丘子

计日以还

D.于是辞位而进孙叔敖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樊姬是一个既“忠”且“智”的人。

B.文中的樊姬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都善谏,樊姬把自己与虞丘子进行对

比,邹忌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二者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虞丘子辞位的原因是樊姬力荐孙叔敖。

D.选文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忠不智,安得为贤?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之书为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善鸣,求市未能得

②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③当举群相送耳

④使人耽之若是

(2)“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②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4)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