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卿父 法:
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④与百姓同其劳()
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l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者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同“披”,披着,穿着。④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
(3) 晏子入见,立有间_______ (4) 逸而知人之劳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文段【甲】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
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抵得上)。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当将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全)更(改)约束(规定),易置(撤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将鼓之。()(2)既克,公问其故。()
(3)以天下莫能当。()(4)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请写在下面。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3分)

附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勃传(节选)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属文()②不易一字()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请你用“/”在相应的位置将其标示出来。
都 督 怒 起 更 衣 遣 吏 伺 其 文 辄 报
3.都督开始为何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何改变了态度?
                                  
                                  
4.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喻户晓
B.舜发于畎亩之中/后发制人
C.管夷吾举于士/举世无双
D.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无可忍

翻译下面的语句。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第二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语句回答)
下面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B.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从国家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的层次显得清楚。
D.本文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