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雾霾天气导致呼吸病患者增多。
(1)为了健康,建议人们出行时尽量戴口罩。防PM2.5的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
(2)下列行为中可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①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②随意丢弃一次性快餐盒和塑料制品
③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直接排放④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
⑤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燃煤、扬尘对 PM2.5的贡献率超过了50%。为减少污染,需要对煤综合利用。下面是煤的一种综合利用方式,请你进行分析。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①构成丙物质的元素质量比是 ,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②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 。
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方案 |
| A |
鉴别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钾溶液 |
取样,滴加Ba(NO3)2溶液,观察现象 |
| B |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 |
| C |
除去CaO中的CaCO3 |
高温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 |
| D |
探究Mg、Ag、Cu金属的 活动性顺序 |
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 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 A |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发出尖锐爆鸣声 |
试管中甲烷纯净 |
| B |
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
产生大量气泡 |
该固体一定是 NaHCO3 |
| C |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
木条熄灭 |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 D |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
下列措施或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A.用溶液、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中的BaCl2 |
| B.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HCl,可加入足量的CaCO3 |
| C.用100mL的量筒量取9.5mL的水 |
| D.为了防止食用的鱼、虾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 |
| B.用植物的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
| C.用水鉴别NH4NO3、Na0H、NaCl三种固体 |
| D.用FeSO4溶液、Cu和Ag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
用燃着的木条 |
| B |
稀释浓硫酸 |
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 |
| C |
区分氧化钙与碳酸钙 |
取样品,加入适量水 |
| D |
除去K2S04溶液中的K0H |
加入适量稀盐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