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 (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反应②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
猜想1不成立 |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________________ |
猜想2不成立 |
③________________,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试管内溶液变红 |
________________ |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________。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 ~ 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下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用10mL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秒)
![]() 反应条件 |
30% H2O2 |
15% H2O2 |
10% H2O2 |
5% H2O2 |
无催化剂、不加热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无催化剂、加热 |
360s |
480s |
540s |
720s |
MnO2催化剂、不加热 |
40s |
60s |
120s |
180s |
MnO2催化剂、加热 |
10s |
25s |
60s |
120s |
(1)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从上表的数据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
②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能自行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为:。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
实验三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
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如图所示,
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内,溶液上方充满了氧气,玻璃导管一端插入密闭的容器,另一端经橡胶管与U型管相连,U型管中装有一定量的水,两侧水面相平。将此装置放在黑暗中24h后,U型管中两侧水面将出现高度差。
(1) U型管中(填“左”或“右”)侧水面将上升;
(2) U型管中两侧水面出现高度差的根本原因是:
(3)此实验主要验证了绿色植物的作用。
小欣同学在做完“探究铜绿的性质”实验后,要填写如下实验报告,请你协助她。
实验目的: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略)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绿色粉末;
(2)将铜绿粉末用药匙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
(3)用胶头滴管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到铜绿逐渐溶解,溶液呈蓝色,同时有大量
产生;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口有 出现。
结论:请你根据以上现象的描述总结出铜绿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要条,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实验探究:
小欣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铜绿在加热时还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她猜想该气体可能是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一氧化碳中的一种。请你根据化学的规律确定该气体是(填序号),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写出设计这个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