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等量的天竺葵的不同器官分别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经8小时后,对容器中氧气产生量进行测定,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 容器 | 
   植物 | 
   器官 | 
   光的颜色 | 
   温度℃ | 
   氧气产生量(mL) | 
  
| 1 | 
   天竺葵 | 
   叶 | 
   红 | 
   22 | 
   120 | 
  
| 2[来 | 
   绿 | 
   15 | 
  |||
| 3 | 
   根 | 
   红 | 
   0 | 
  
(1)若要探究光的颜色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  和  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2)若要探究不同器官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  和  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3)第三组容器中氧气产生量为0mL,请分析原因。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甲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摘下叶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_________作用。
 (3)图乙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的装置正确的是________。脱色后绿色的部分变成黄白色,这是因为叶片中的___溶解到酒精中去了。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变蓝的是图甲叶片中_________部分,由此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
 (5)图甲白色部分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先将一块新鲜的面包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甲、乙、丙 3 个相同的洁净培养皿中,再将三个装置按下表所示步骤进行处理 ( 其他条件都相同 )
| 装置 | 
   甲 | 
   乙 | 
   丙 | 
  |
| 实验 步骤  | 
   ① | 
   不滴水 | 
   滴入少量的水 | 
   滴入少量的水 | 
  
| ② | 
   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暴露30min后,盖上培养皿盖 | 
  |||
| ③ | 
   室温培养 | 
   室温培养 | 
   低温培养 | 
  
 请回答:
 (1)小红所探究的实验变量有 ___个;她在探究“湿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时,可以选用装置 ___和 ___作为对照实验.
 (2)小红将3个装置放在空气中暴露30min的目的是 __.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一段时间后,装置 ___ 中的霉菌数量最多.由此,你认为面包应如何保鲜?_____ __.
 (3)根据本实验所提供的材料,小红若想进一步探究“有机物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她应该再设计一个装置是_____.
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法国科学家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实验”,如图所示:
 (1)设计这个实验的科学家_______。
 (2)打断“鹅颈”后,瓶内的肉汤腐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鹅颈瓶实验”,如果家里没有冰箱或冰柜,夏天可用_______________方法将剩饭剩菜短时间保存而不会腐败变质。
 (4)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生物部分的_________________参与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5)“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这位科学家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学习了蝗虫的相关知识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分别标号为A、B,一只把头浸没在水中,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露出头部(如图1所示).分析实验结果以及相关问题(共12分)
 (1)根据你学过的知识推测先死亡的是______试管中的蝗虫,原因是蝗虫呼吸气体进出的门户______位于______部.
 (2)蝗虫可以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其中重要一条是具备了坚韧的______,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可以有效地防止______.
 (3)通过蝗虫的呼吸我们可以联想到以下知识:
 用蚯蚓做实验时,要保持体表的湿润,关键是它呼吸气体的部位是______;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种常见动物,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呼吸结构是______;而哺乳动物则是用______进行呼吸,并且出现了____,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从①、②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③、④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上述四幅图中的信息外,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请你再写出几条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放入37℃的水中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2)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__________;
 2号试管__________色,原因是清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分解淀粉;
 3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馒头块分解不充分。
 (4)变量分析:当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_____号试管,实验组是_______号试管。
 (5)实验结论: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______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6)能力提升:实验中,3支试管需要在37℃的水中水浴,假如没有温水,你能想个最简单、最快捷、最便利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