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
黄山游记
钱谦益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
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拿,所谓扰龙松也。石笋矼、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囷,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实其腹 实:充满 |
B.陟老人峰陟:登上 |
C.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夸:赞美 |
D.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征:验证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B.①泉之奇,莫奇于汤泉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①有幢幢如羽葆者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D.①其身与皮、干皆石也 |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山有三奇:泉奇、云奇、松奇。泉之奇,就奇在山下有泉,山上无泉;而云之奇,奇在云海漫漫,奇在变幻莫测,奇在山上山下两重天。 |
B.黄山松奇,首先就奇在千姿百态。它们大小、高矮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点,生长在黄山的不同位置,和悬崖、险峰相互映衬,风光无限。 |
C.黄山松奇,更奇在其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扎根在陡峭的悬崖和坚硬的石头之上,风雨雷电、霜雪严寒,造就了它们坚硬的质地和坚贞的品格。 |
D.作者以饱蘸的浓墨、饱满的热情,描绘黄山松的奇特,讴歌它的壮美,也暗含了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精神人格的高度赞美。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宋史•杨业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克:能够 |
B.素闻其名,尝购求之购:重金悬赏 |
C.命业副之副:担任副手 |
D.即麾兵却走却:退却 |
下列全都表现杨业“勇武”一的组是()
①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
⑥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A.②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因为屡立战功,宋太宗对他进行多次升迁,从建雄军节度使升至郑州刺史、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云州观察使等。 |
B.契丹皇太后萧氏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认为辽军士气正旺,应避其锋芒,不与之交战,但监军王侁表示反对。 |
C.杨业久战未归,王侁以为杨业打败了辽军,为了与杨业争功,他擅自带兵离开了事先安排好的陈家谷口,导致杨业全军覆没。 |
D.杨业兵败被俘后,为感谢皇上的厚遇,绝食三日而死,表现了其忠贞的一面。 |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
译文:
(2)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译文:
(3)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龙,字虞佐,兰溪人。受业于同县章懋,登正德三年进士。除郯城知县。御大盗刘六,数败之,加俸二等。
父丧,服除,征授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会遣官录囚,受宁属欲出和,为龙所持,卒正其罪。土官凤朝明坐罪死,革世职。宁令滇人为保举,而矫旨许之。龙抗疏争,寝其事。再按江西,疏趣张忠、许泰班师。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曰:“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立收其印绶。
嘉靖七年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奏罢淮西官马种牛,罢寿州正阳关榷税,通、泰二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甚德之。召拜左副都御史,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一年,陕西大饥。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诏进龙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振济,赍帑金三十万以行。龙奏行救荒十四事。时吉囊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河不得渡,用牛皮为浑脱,渡入山后。俺答亦自丰州入套为患。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屡被奖赉。
召为刑部尚书,大猾刘东山构陷建昌侯张延龄,兴大狱。延龄,昭圣皇太后母弟,帝所恶也。吏坐狱不穷竟去者数十人.龙独执正东山罪。“大礼”大狱及诸建言获罪者.廷臣屡请宽,不能得。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考尚书六年满,加太子少保。以母老乞归待养。
久之,用荐起南京刑部尚书,就改吏部。龙有才,居官著劳绩。及为吏部,每事咨僚佐。年老多疾,辄为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并论龙衰暮,乃下简诏狱。龙引疾,未报。诏杖简六十遣戍,龙黜为民。龙已有疾,舆出国门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正德三年进士登:中选。 |
B.下镇抚覆勘勘:审问。 |
C.受宁属欲出和属:亲属。 |
D.龙抗疏争,寝其事寝:停止。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龙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御大盗刘六,数败之②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
③奏罢淮西官马种牛④龙奏行救荒十四事
⑤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⑥龙独执正东山罪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龙明察实情,巡行查案明断处治。他出任云南、江西巡按期间,查办卢和、凤朝明、宸濠等案,均能察得实情,秉公明断,处理相关当事人。 |
B.唐龙治边有方,救灾防御兼行不误。他任兵部尚书,统领三边军政事务,上奏陈述多项救荒措施,同时巩固边防,率兵多次击败入侵之敌。 |
C.唐龙执法公正,不因皇帝好恶妥协。他任刑部尚书,审理刘东山诬陷张延龄案,皇帝厌恶张延龄,只有唐龙不妥协,坚持要治刘东山的罪。 |
D.唐龙晚年获罪遭黜。他晚年重任南京吏部尚书,遇事都询问依赖下属官员,加之年老多病,被属下欺骗,获罪被黜为平民,乘车刚出都门就去世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
(2)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先进》
我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怎样才是仁爱的工作呢?从你的心中抽丝,织成布帛,仿佛你的爱者要来穿此衣裳。热情地盖造房屋,仿佛你的爱者要住在其中。温存地播种,喜乐地刈获,仿佛你的爱者要来吃这产物。这就是用你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制造的一切。要知道一切受福的古人,是在你上头看视着。
——纪伯伦《先知》
⑴两段《论语》和纪伯伦的《先知》中都有着对生命意义的感悟阐释,它们有着怎样的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⑵读了上面几段文字,你对生命价值有什么感悟,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日:“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日:“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
(乙)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锯。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壹(抑)郁其谁语?……”
(节选自<汉书·贾谊传》)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庶几:或许可以,表希望 |
B.夫子何为不豫豫:犹豫不定 |
C.文帝谦让未皇也皇:通“遑”,闲暇 |
D.独离此咎兮离:遭受,受到 |
下列各组选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申之以子夏既窈窕以寻壑 |
B.三宿而后出昼而君幸于赵王 |
C.乃草具其仪法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D.子独壹郁其谁语其孰能讥之乎 |
所选《汉书》中的材料,能直接说明苏轼“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观点的一项是
A.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
B.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
C.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
D.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A.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
B.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
C.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
D.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
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
(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3)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