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英语词汇中有三个单词能代表,但所指具体含义却不同,这分别是“country”(故土,祖国之意)、nation(民族国家之意)、state(政治性国家体制,政府、联邦、州)。而中国只需“国家”一词即能清楚表达,这一高度浓缩而清晰的表达最早源于
A.西周的宗法制 | B.宋代的理学思想 |
C.明清的反专制思想 | D.近代救亡的民族理念 |
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作者的观点是
A.中国人的抵抗毫无作用 | B.台儿庄战役不能改变会战全局 |
C.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有限 | D.作者是亲日的汉奸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最能说明该材料中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的是
A.列强侵略是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 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 D.材料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
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 | 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 |
C.统一货币的制度 | D.西汉郡国并行制 |
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故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所依据的标准最早是何时产生的?
A.春秋战国 | B.两汉 | C.魏晋 | D.隋唐 |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丞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废丞相造成了皇权不断强化 |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
C.明朝以前的政府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 D.明清两代都形成了专制集权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