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共6分)
文段一
陶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的产生和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古人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而此时人类已知道土壤加水后会具有可塑性,并在用火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陶器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又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所以陶器的起源必然还与人类定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推测,定居后的古人为了使枝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为其涂上黏土,后来发现经过火烧后,黏土部分变得十分坚硬,进而直接用黏土烧制成器,于是发明出原始的陶器。可以说,陶器是反映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史书”。
文段二
20世纪后半叶,考古学家对江西仙人洞遗址进行了多次挖掘,获得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制品和动物骨骼,其中的陶器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于当时考古界普遍认为陶器应当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当时人们认为仙人洞陶器最早产生的时间不会早于距今1万年。
2009年,中美考古学家在仙人洞遗址重新清理出地层剖面,并在剖面上采集了一系列碳-14测年样本和地层微结构样本,确定了碳-14测年样本跟以往出土过陶器的地层的关系。最终,他们采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法准确地测出了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的年代应为距今2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
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说促成人类发明陶器的条件有哪些。
答:              
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出中美考古学家判定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年代依据的方法,以及这一判定的价值。
①方法:                               
②价值: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9分)
百度百科:刘墉

【百科名片】

中文名
刘墉
代表作品
《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在灵魂居住的地方》等
民族
汉族
个人荣誉
优秀青年诗人奖
“时事论坛”节目金钟奖
国防部荣誉纪念奖
话剧金鼎奖
最受欢迎电视记者
金石堂"年度风云人物"
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
出生地
台北
居住地
美国

【艺术人生】
刘墉,是当代公认的多栖才子。
1968年,刘墉考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应聘为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教授。1994年,辞去教授职务。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被邀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作品被多国博物馆收藏。他用独创的“喷染皴擦”出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于静态中散发飞舞灵动之美。他认为所有的绘画作品,都应该有自己的境界和诗情所在。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散文、小说、诗刚柔并济,融合了生命蓝图的色彩,是生活中跳跃的音符,更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
【人物写真】
淡淡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圆圆的镜框,稍秃的头顶,大咧着嘴角,穿着背带裤,穿行在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巡回演讲,从事公益活动。义卖有声书、画卡,为慈善团体募捐,捐助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捐建希望小学而今已达40所。
【人物轶事】
1.刘墉不论乘车、走路,甚至上厕所时,只要有灵感,就把灵感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或名片背后,统统集中在一个地方。用这个方法,他在百忙中写成七本《萤窗小语》和《点一盏心灯》。
2.年轻时的刘墉,每天奔忙于节目的联络,编写脚本、剧本,有好多次,他千辛万苦写的剧本,导演却说不行,而后由他人改写。只不过改了小小几段,编剧却换成了别人的名字。当时刘墉很伤心,但他还是继续写。
【个人语录】
1.你是你,坚持做你自己,最后的成功一定属于你。
2.尽管不见得一分耕耘能换来一分收获,但是耕耘多的人总能有较多的收获,这就好比守株待兔固然可能碰上一只自己撞上树的兔子,但绝不可能比得上主动出去的猎人。
3.人的头脑就好像仓库,可以堆藏各种知识和记忆,会用脑的人,能把知识分门别类整理得极有条理,分析得极为清晰,而且懂得温故知新,不断充实,使自己的观念永不落伍。
4.你可以把瓜种在阴影里,但是他能爬到阳光里。
5.“有意栽花花不发”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种更多的花。
(摘自互联网)
刘墉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结合【人物轶事】中的一则,写几句评价刘墉的话。
根据文本,对链接材料做点评。
【链接材料】分期治学要比分期付款更划得来。可是现在却有许多人,只知分期付款地买昂贵的东西,却不知分期治学地求高深的知识;从不嫌分期付款的东西贵,却要喊:“这本书太厚了,我读不完。那样东西太难了。我学不会。”这岂不是很滑稽吗?

向日葵妈妈 刘墉
①四月底,降霜的危险已经过了,我开始为十几颗葵花子找寻温床。
②“太阳花”,当然最需要太阳,我脑海中闪过那片葵花田的画面,于是选院子里阳光最好的地方下手。先松土,用手指拨开一个个小洞,再把种子放下。葵花子是长长的,一头尖、一头圆,我不知哪头应该朝上,就让它们平平的躺在小洞里,再掩上泥土。
③头痛事出现了,院子里的“阳光地带”都已经种满,手里却还剩下三颗。扔掉?我不忍心!我常想:为了让一棵长得好,把同一洞中长出来,看似较弱的都杀死,这种做法如果放到人类社会,那些幼年体弱的天才,不是都完蛋了吗?所以虽然只剩三颗种子,我仍然把它们种下去,只是种在了靠近树林的阴影中。
④没几天,它们就萌发了,先是各自顶着种子壳,好像戴帽子的小丑一样钻出地面,接着就拼命向上蹿。
⑤种向日葵,有点像教孩子,要早早铺路。因为它们一寸大一寸,看着看着过了肚脐,上了肩头,转眼就过了头顶。还一路向上蹿。于是站在旁边,竟有些不能自信地哑然失笑:“看!这小子一下子比它爸爸都高出半个头了!”
⑥岂止高出半个头,八月初,已经高出六个头都不止,终于在那顶梢掬着一团东西,又向旁边弯,像个屈着的拳头。再把手指一根根松开,掌心好像抓个照妖镜似的,哗!金光四射!于是我的小院里,闪出许多金光,从二楼窗子望出去,好像许多好奇的大脸娃娃,伸长脖子,想往窗子里偷窥。
⑦只是在院子的角落,就对比得有些失意了。原本一样的种子,竟为了种在阴影里,只能在傍晚享受到一点微弱的斜光,那三棵向日葵虽然一样萌发,却长得奇慢,慢得在所有其他向日葵都已经开花结实,让我有了大大回馈的时候,仍然在秋风里挣扎。叶子小,个头又矮,我想它们是永远不会开花了。我甚至没有为花茎支撑,与其被冷风冻死,早早倒下,还幸运些。
⑧九月底,一片肃杀间,那三棵疲弱的向日葵,居然各自绽开了小小的黄花,一朵朵不及别人三分之一大的小花。它们也偶尔仰着头,做成逐日的样子。只是它们一辈子也没见过几刻真正的骄阳,即使见到,也不过是秋天的晚照。然后,它们垂了头,小花瓣卷曲了、干枯了,在风里摇来摇去,好像执幡的小童,哭着。看来碍眼,我决定把它们拔掉。对它们,我可以“拔”,因为它们是那么瘦小,不像其余大棵的向日葵,足有十英尺的花茎,几乎可以做标枪或晾衣服竿子。
⑨果然,根很浅,一拔就起来了,我正要顺手丢进树林,却发现每个茎梢,居然也都结了一个小小的花盘。它们居然也做了母亲,只怕那葵花子,会小的连鸟都不屑一吃!我把花盘折下,拿到水泥地上敲打,掉下一堆干枯的碎片,好像根本是空的。我生气地用力甩下去,突然从里面跳出两颗东西,那不可能是葵花子,因为我收了几千棵,也不曾见过这么大的。
⑩但,那真是葵花子!每个小小干瘪的花盘间,就在那最中心的位置,居然都藏了几颗这样壮硕惊人的种子,大到被花盘夹着。必须狠命敲打,才掉得出来。
(11)这小小的向日葵,被我偶然随意地种在阴暗的角落,不支撑、不照顾,甚至不施肥、不寄予任何希望,而任它自生自灭。居然以它全部生命,用那偷来的一点阳光,孕育了这些种子,且比任何大花的种子,更来得饱满。
(12)自己这样过了黯淡的一生,既然无法改变命运,就拼出全部力量,让下一代有个璀璨的未来吧!
(13)种过上百种花,我不曾有过如此的感动。我看到三位伟大的向日葵妈妈!
(摘自《刘墉散文精选》有删减)
请用文中的词语,把“我”对那三棵向日葵的情感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 )→不屑 →( ) →( )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
①没几天,它们就萌发了,先是各自顶着种子壳,好像戴帽子的小丑一样钻出地面,接着就拼命向上蹿。
②它们居然也做了母亲,只怕那葵花子,会小的连鸟都不屑一吃!
上文第⑦段可以删去吗?请联系上下文,简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联系全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关于茶文化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中国茶》
①中国茶种类繁多,花色品种齐全,品质风格独特。其中,名优茶品种就有600多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提并论。
②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观外形、评内质。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反之,条索松、嫩度差、锋苗少、色泽涩、香气淡、滋味杂、汤色浊,是劣茶。
③有了好茶,还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器具和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沏出色香味俱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茶。泡茶用水一般宜用软水,烧水宜用硬质木炭或电,忌用有烟气及异杂味的燃料。冲茶水温要适当,高档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中、低档茶可用93℃—100℃水冲泡。冲泡时间与水温有关,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据试验,93'C、3分钟可作为冲泡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来掌握。为便于观赏,细嫩茶特别是毫尖茶宜用玻璃杯沏茶;其它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塑料杯、热水瓶等。冲泡时先冲入茶具容量的三分之一,然后迅速滤去,以清除杂质污物,接着便可将茶具冲满,并用杯盖或壶盖将面上的泡沫刮去,冲沏即告完成。
④中国茶艺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物的形神结合。饮茶是要在“品”字上下功夫,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对于善饮茶者,只要呷上一口便会顿觉满口清香、香冲脑门,并会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再呷一口便觉疲惫全消、神清气爽;再慢啜细品,胸中似有一股太和之气冉冉升起,继而如风生两腋而飘然欲仙,心中的块垒愁楚便会一并消失。
⑤中国是茶的故国。优越的生态条件,使之富含近5 0 0种营养保健成分,应该成为人类最佳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饮品:让我们在继承优秀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作出努力吧!
材料二: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 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材料三:唐·元稹 一字至七字茶诗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解读赏析: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下面这句话是从材料一中抽取的,请你还原到文中去并说明理由。
饮茶是很讲究环境氛围的。若在茂林修竹、空谷幽兰的环境中,邀上三五知己,品茗、赏景、赋诗,便会进入一种乐而忘归的境界。以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饮茶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的一失乐趣。
“应放在段后,因为
请分析材料一中第3自然段划线句中加点内容的各自作用。
阅读材料二和三,说说你的探究发现。

栀子
⑴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接母亲来北京同住。她带着放暑假的19岁的弟弟一起来,他们是我生命中所剩余的最重要的两个人。
⑵那是炎热的下午,母亲乘坐的高速大巴刚刚抵达。她穿着碎花的细软棉布裤子,白色钩针短袖上衣。身边一大堆的行李。弟弟抱怨,买那么多的海鲜干货,怕你在北京吃不到。还带了很多零食,仿佛要去春游。母亲在旁边略带天真地笑。
⑶穿过车流疾驶的马路时,我紧紧攥住她的手。她的手温软而干燥。
⑷父亲走后,母亲的身体开始一蹶不振,失眠,头晕,眼睛流了太多泪,看书开始戴眼镜,也害怕坐飞机。
⑸童年的时候,她总是独自带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曾经的她是这样聪慧丰盛的女子。明眸皓齿,漆黑发丝,以及近乎残酷的倔强,这些她后来都给了我。父亲和她之间的感情,始终很淡。他们像大部分的中国夫妻,在责任感和彼此依赖的惯性中共同生活了30年。30年后的母亲,在开始苍老的时候,却突然孤独。
⑹有时候我会觉得你父亲还是在,不能相信他就这样丢下我不再管。母亲轻声地对我说。我点头。深夜母亲独自一人,躺在充满了回忆的空落落的房间里,总是听到父亲用钥匙开门的声音。很多往事只属于她自己。身边的人可以有陪伴,却不会得到任何安慰。
⑺这样的孤独我能够感知。但什么都不能够为她做。
⑻母亲随手拎着的小包里插着一朵洁白的栀子,带着清脆的绿叶。这是母亲最喜欢的花。夏天盛开的时候,有馥郁芬芳的芳香。乡下外婆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很大的栀子树。母亲倒空了一个矿泉水瓶子,让我去灌自来水,把花朵插起来。花瓣已经有点蔫黄,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
⑼这是难得的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唯独缺少了父亲。心里温暖而又黯然。
⑽一整夜的黑暗中,栀子花都在吐露着芬芳。
⑾母亲在16年前曾来过北京。这次来,只因为她的女儿客居在此。我带她去故宫,给她拍照片。透过镜头看到母亲,面容里有憔悴的优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身体微微有些僵硬。照相机后面的我眼含热泪。
⑿我不能解释这种感觉。仿佛每一个时刻都会成为最后。就像父亲在机场等待我晚点了的飞机。我拎着包走到出口处,看到他的笑容。
⒀我们又坐在广场上看孩子们放风筝。暮色的天空一片金红。我把手搭在母亲的后背上,偶尔轻轻地抚摸她。母亲一直淡淡地笑,让我知道她有我和弟弟在身边,这一刻她很好。她也曾对我说,想起父亲来心里疼痛难受。我却不愿意告诉她,深夜失眠的时候,想起父亲的脸,去卫生间用冷水洗澡,对着镜子泪流满面。
⒁这样的想念。只因为心里的爱。
⒂15岁的时候,在整个动荡不安、桀骜不驯的青春里,一直对家庭和父母充满叛逆和反感。10多年之后,在时光中辗转反侧,经历了诸多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逐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唯一不会有条件和计较的感情。但他们却已经苍老,并开始离去。
⒃我一直都在想,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获得,一种最为持续和长久的温暖。
⒄深夜和母亲睡在我北京的公寓里的大床上,看到母亲变胖的身体。她年轻时曾这样苗条结实。美丽的躯体蜕变出两条生命。这是不惜代价的彻底的感情。
⒅每一个做女人的都会这样做。这是她们共同的幸福和痛苦。而我亦同样渴望。
⒆世间如此寂静而漠然。而我们却要获取深爱。
⒇陪母亲散步,北京明亮干燥的阳光和绿树阴中清脆的鸟鸣让人觉得舒服。母亲说,如果每个星期天你都能陪我就好了。我说,会的。我要照顾你,到老。
(21)带她去最好的餐馆吃饭。母亲不管到哪里都只爱吃清淡简单的食物。带她去百货公司,给她买昂贵的护肤品,买她喜欢的绣花鞋和真丝裙。母亲都收下了。回到家里,却硬要塞给我两千块钱。我们差一点又吵起来。一直是彼此相爱的,但因为个性太相似,比如总是不愿意麻烦别人,总是不让自己亏欠别人哪怕一点点,总是倔强,总是太过为别人考虑……所以,在太长久的时间里,我们总是分开的,不在一起。
(22)因为弟弟要提前补习,他们很快要回去。终于说服母亲坐飞机。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家。路上一直劝慰她,坐飞机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到了更年期的母亲,有时候是会像孩子一样天真而唠叨。母亲穿着碎花真丝连身裙,拎着随身小包,戴着耳环。入了安检之后,在那里抬起头寻找登机口的指示牌。我踮着脚一直张望,看到她沿着正确的方向去了,放下心来。母亲在转弯处又回头来寻找我。我们彼此挥了挥手,母亲笑,然后离开。我往回走,穿越喧嚣嘈杂的机场人群,终于难过地流下泪来。
(23)我们只在一起共度了7天。她回家的时候,父亲离开刚好两个月。
文中共写了母亲的三次笑,试找出其中的一处,并说说你的理解。
摘抄:
理解:
将第20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改为“我说,会的。我要照顾你到老。”好不好?为什么?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母亲对我无限的关爱。
B.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父亲离世的怀念。
C.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亲情生命的感悟。
D.通过日常琐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歉疚之情。

文章结尾第23段有两句看似平常的话:“我们只在一起共度了7天。她回家的时候,父亲离开,刚好两个月。”你认为是否多余?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3分)
幸福是0.25
①“许多学者对金钱与幸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无一例外地提出二者的相关性约为0.25。”
②上面的话引自弗恩海姆与阿盖尔合著的《金钱心理学》。这是许多学者向许多国家的许多人,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的结果。也就是说,金钱和幸福之间有一点儿关系,但关系并不大,用学者们的话说是“轻微的正相关”。这轻微的关系又有讲究。假设人们对幸福的满意度为一条纵轴,而金钱收入为一条横轴,两轴相交的起点为零。当人的身上一个大子儿也没有的时候,幸福满意度确实很低,几近于零。一旦人们手中有了钱,也不需要很多,简单说来就是摆脱了食不果腹、衣不敝体的困境,只见坐标上的那条曲线“嗖”地蹿了上去,很快又成为一条水平线,任凭横轴上的金钱收入增至百万、千万、亿万···而纵轴上的幸福满意度不再上升,这就是所谓金钱边际效应递减。
③初次看到这个结论着实令我吃惊。人文科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成果有着很大差别,即前者从来都难以就同一科研课题得出相同的结论,就连相近的结论也难得一见。人文科学的实验条件存在许多变量,调查手法也不易规范,得出的结论往往七嘴八舌。但是,对金钱与幸福关系的研究,却英雄所见略同,并表达为清晰的数据。数据说明金钱对幸福的影响远非以前我所想象得那么严重。
④细细品味,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生活常识倒十分贴近。幸福不幸福本来就是一种主观性的感受,再加上人的个体也有差异。某有钱人不一定有一个好胃,山珍海味未必吃得香;某没钱人不一定身子骨羸弱,五谷杂粮也能吃得津津有味。您能比较硬板床和席梦思的幸福指数吗?那得看谁睡在上边。即使住进帝王式庄园,享受超豪华装修,睡在高科技大床上,如果患有失眠症,睁着眼睛等天亮,那滋味也不好受。
⑤人文科学并不是提倡“安贫乐道”,这句成语有个相对应的说法,就是“满意的矛盾状态”,那是人们无法掌握自身命运后的一种无奈。同时,科学和现状都证明幸福还有其他来源。人生在世,只要无衣食之忧,幸福的空间就广阔了,各有各的活法。有的人以工作为乐,有的人以天伦为乐,有的人以跳舞扭身歌、看足球下象棋、养宠物为乐。如果您信奉知足者常乐,那金钱的边际效应拿您一点儿没辙。吃饱饭拍拍肚皮,神游神侃神琢磨,古今中外寰宇任逍遥,那乐子就更多了。
⑥金钱在幸福中所占比例之低,是命运给人一次接近平等的机会,人生的本义毕竟是幸福而不是金钱。能不能享受上苍的这番美意,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与修养。
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在论述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式,是从哪两个方面分别展开的?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为第⑥段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你认为“拥有金钱就有幸福”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