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15分)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
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
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邻国之民不少(        )           (2)百步而后止(      )
(3)弃甲曳(         )                (4)不百步(         )   
下列句中的“于”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的“于”含义相同的是 (    )

A.告之帝          B.欲信大义天下
C.霜叶红二月花       D.生忧患

翻译句子。(6分)
(1)王好战,请以战喻。(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义是什么?你认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齐人有好猎者》完成后面题目。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齐人有猎者(2)则愧其家室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阅读《满井游记》,解答后面题目。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土微润膏(2)、泉而者茗
下面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A.局促一室 B.乃记而去
C.如倩女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实是欲界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作者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你对此有何体会或启发。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②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④子夏曰:“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 ②便辟: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nìng):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掌握的知识、技能,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好()耻()日()
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共两处。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语句。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在第②则中:
①孔子认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哪个更重要?请结合本则相关语句说说。
②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孔子认为谁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从哪里可以知道呢?请用相关原文作答。
在第③则中,孔子的择友主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上述四则出自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该著作记录了的言行。

读历史故事,感人物精神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淮河以南地区。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解释加点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3)于是朝议玄北讨()(4)必济事()
翻译下列语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2分)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郗超认为谢玄率师讨伐苻坚能够成功的依据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诸葛亮:郗超: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 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 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 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 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孤不度德量力,欲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义著于四海
B.时人莫之也高可二黍
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先主曰:“!”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
①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