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想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试管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处理方法 |
馒头碎屑 |
馒头块 |
馒头碎屑 |
馒头碎屑 |
2ml唾液 |
2ml唾液 |
甲 |
2ml唾液 |
|
充分搅拌 |
不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
温度 |
37℃ |
37℃ |
37℃ |
100℃ |
(1)1号在整个探究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 。
(2)表格中“甲”处应加 。
(3)一段时间后,向四只试管内分别滴加两滴碘液,震荡观察,预测 号试管未变蓝,说明 。
(4)如果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 号试管研究。如果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馒头的影响,应选用 号试管研究。
(5)实验中的37℃适于唾液中 酶活性的发挥,将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受到胰岛分泌的 的调节。
(每空1分,共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2→6→1→_______→_______→_______→7(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排列)。
(2)6中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3)4中滴加的液体是,5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其作用是。
(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7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还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下面是探究教室里是否有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请你帮助设计完成。
材料用具:1号和2号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透明胶带,放大镜。
1.提出问题:教室的空气里有细菌和真菌吗?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并实施:
(1)1号培养皿处理方法:。
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在本实验中起作用。
把两个培养皿放在。
4.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1)1号培养皿。
(2)2号培养皿。
(3)结论是。
通过实验可知细菌和真菌适合于生活在等环境中。
当我们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你的猜测是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第2步:取2只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①、②,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在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②号试管注入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充分的搅拌。
第3步:将2支试管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
第4步:在2只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夜,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①你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搅拌,这是为了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由于你的大意,某一步操作失误导致了实验现象不明显。请判断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农业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他们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苗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培养条件见下表)。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在的原因是 。
(2)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 。
(3)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 。
(4)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发现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
(5)通过对农业生态园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他们还发现,在阴天或傍晚移栽蔬菜幼苗,可以提高移栽植株的成活率。你分析原因是 。
(共8分)(2009,南州)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请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
试管 |
加入的物质(各2毫升) |
水温 |
时间 |
试剂 |
加碘后的 现象 |
1号 |
淀粉﹢唾液 |
0℃ |
10分钟 |
碘液 |
|
2号 |
淀粉﹢唾液 |
80℃ |
10分钟 |
碘液 |
|
3号 |
淀粉﹢唾液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4号 |
淀粉﹢清水 |
37℃ |
10分钟 |
碘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