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我觉得他(陈独秀)的最后思想——特别是对于民主自由的见解,是他‘深思熟虑了六七年’的结论,很值得我们大家仔细想想”;他的“最后见解”“是独秀自己独立思想的结论,实在是他大觉大悟的见解”;陈独秀写的《我的根本意见》,已把“民主政治的真实内容”,看得更透彻了,这便是“一切公民(有产的与无产的:政府党和反对党),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他更申说一句:特别重要的是反对党派之自由。在这十三个字的短短一句话里,独秀抓住了近代民主政治的生死关头。近代民主政治与独裁政制的基本区别就在这里,承认反对党派之自由,才有近代民主政治,独裁制度就是不容许反对党派之自由。”
——胡适《<陈独秀最后对于民主政治的见解(论文和书信)>序》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陈独秀和胡适思想的共同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二者中择其一简评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英、德、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6%
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指什么?
(2)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一:

图1《神曲》图2《哈姆雷特》图3《威尼斯商人》
材料二:

图4《利维坦》封面图5《论法的精神》图6《社会契约论》
阅后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部著作产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体现了哪一核心思想?
(2)材料二中的三部著作产生的社会原因有哪些?体现了哪一核心思想?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图5和图6两部著作的共同主张。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六部著作的相同点。

(本题是选修模块,根据自己所选模块,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者,以第一题为标准计算得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材料二明治六年(1873)日本共有小学12580所(其中公立8000余所,私立4500余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46%。到了1907年,日本人就已经能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
材料三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材料四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到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跟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材料四与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期间,德日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和血腥屠杀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回顾那段痛苦的日子,我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警惕个别国家右翼势力的危险举动和恐怖主义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该集中营。在瑞典、英国、波兰等许多国家,1月27日已经成为大屠杀遇害者的法定纪念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

图1 一群犹太人正被赶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图2一名女子在英国爱丁堡点燃蜡烛,纪念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56周年。
材料二:《联合固宪章))第一次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身历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经历了法西斯的浩劫和战火的洗礼,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弘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法西斯反人类政策。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社会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进行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7分)

阅读材料:主题:现代化
材料一、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折映了历史变迁。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

材料二、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许多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
这标志着法国进入了工业社会。
3.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

1、2、3、4、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英国和世界航运能力(千吨)

时间
(年)
世界
英国
帆船
轮船
帆船
轮船
1820
5800
20
2436
3
1850
11400
800
3397
168
1899
6500
22400
2096
7208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从1783年到1870年这一时期,许多英国人的勃勃雄心是非常明确的。英国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国家。英国人要离开英伦三岛寻求商业机会,并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
材料三:这是否是因为正在迅速工业化的英国现在能大规模地调动资源,组织力量和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一个亚洲国家能够抵挡,因而印度首先被拿来开刀是活该倒霉?或者是另一种情况:被政治动乱弄得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病入膏肓,完全无力抵御任何外来威胁。
材料四:此刻英国政府的权力遵从上帝的旨意,成为在世界广大地区维护和平和秩序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从而有助于数百万人中传播上帝的赐福与文明。
——材料二、三、四均摘录于(英)P.J.马歇尔《剑桥大英帝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世界航运业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世界航运业所处的地位及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三、四中关于英国在全球扩张的因素。结合材料一以及相关知识,指出哪一个因素才是英国建立起世界帝国的根本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述19世纪英帝国对世界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