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出该段历史属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 B.国民大革命时期 |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王夫之说,“无理则欲滥,无欲则理亦废”“倘以尽己之理压伏其欲,则于天下多有所不通;若只推其所欲,不尽乎理,则人己利害,势相扞格,而有不能推”。与这一观点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
|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 A.大一统思想 | B.“天人感应”思想 |
| C.万物的本原是道 | D.“君权神授”理论 |
《中国孤儿》是伏尔泰根据元代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舞台上“传授孔子道德”,并称自己这部作品为“五幕孔子的道德戏”。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向中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
| A.利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重建欧洲道德秩序 |
| B.以儒家“仁”“礼”的思想规范的行为 |
| C.继承儒家平等理念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D.以儒家思想反教会思想专制倡导理性自由 |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乙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 B.发明本心 |
| C.“知行合一” | 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
下列符合下侧书影作者主张的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 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
| 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
| 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