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A、B、C、D、E、F、G、H原子序数递增的前四周期八种元素。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 ①A、B、C、D、E、F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A<D<C<B<F<E; |
| ②A与D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液态; |
| ③B元素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nSnnPn |
| ④F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总数比s电子总数多1; |
| ⑤第一电子能:F<E; |
| ⑥G的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未成对电子; |
⑦H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 和黑色的HD两种化合物。 |
(1)G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
(2)
中B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3)根据等电子体原理,推测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
(4)下列有关E、F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E>F b.电负性E<F
c.单质的熔点E>F d. E、F的单质均能与氧化物发生置换
e. E的氧化物具有两性 f. E、F均能与氯元素构成离子晶体
(5)
极易溶于
,原因是 。
(6)E单质的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晶胞如下图丙所示。则E单质的晶体堆积模型为 。
若已知E原子半径为r pm,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晶胞的边长为a。晶胞的高为h,则晶胞的密度可表示为 g/cm3。(用只含r和
代数式表示)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
pC达到平衡,若:
(1) 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大小关系是;
(2) A、C是气体,若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应为态;
(3) A、C是气体,而且m+n = 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必是。
(4) 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反应m A+n B
p C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
①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m、n、p的关系是。②若C为气体,且m + n = 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______方向移动。
③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B肯定不能为______态。
用“>”、“<”或“=”填空:
(1)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光照和点燃条件的ΔH(化学计量数相同)分别为ΔH1、ΔH2,ΔH1______ΔH2;
(2)相同条件下,2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1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比较下列反应中ΔH的大小:ΔH1_____ΔH2。
①4P(白磷,s) +5O2(g)=2P2O5(s) ΔH1,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2;
(4)已知:101 kPa时,2C(s) +O2(g)=2CO(g) ΔH=-221kJ·mol-1,则碳的燃烧热数值110.5 kJ·mol-1;
(5)已知:稀溶液中,H+(aq)+OH- (aq)=H2O(l) ΔH=-57.3kJ/mol,则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57.3 kJ;
(6)可逆反应:aA(气)+bB(气)
cC(气)+dD(气);ΔH=Q,根据图回答:
P1 ______ P2;②(a+b)______(c+d);③t1℃______ t2℃。
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若用KMnO4。氧化上述HCl。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1molKMnO4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2L,则所得产物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3)8molHCI完全反应,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