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呼吸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 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完成的。B、D两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C过程叫 。
(2)与动脉血相比,肺泡内的氧含量较__________。与静脉血相比,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含量较________。
某同学试图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但他不知如何做出假设,请你帮助他完善假设是:。实验过程中,他又糊涂了,忘记了如何进行实验设置,请你帮他完善: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控制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因此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环境。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如图,请完善实验方案: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一小块馒头切成碎屑,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到甲、乙两试管。
第二步:向甲、乙两试管分别注入2mL和唾液,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两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8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稀碘液,摇匀.
第四步:观察并记录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蓝色,该现象说明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分解了。由此可见,淀粉被消化的最初部位在,淀粉最终被消化分解成的产物是。
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②各取A、B两装置的一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③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2)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
(3)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
(4)实验结果:滴加碘液后,A装置内的叶片,B装置内的叶片。
(5)该实验的结论是:。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下表是利用大豆种子进行的五组实验。将100粒饱满而且胚完整的、有活力的大豆种子随机分成5等分,分别放在底部铺有棉花的5个培养皿中,在不同的条件下培养数日并记录结果。请回答问题。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场所 |
光下 |
光下 |
光下 |
光下 |
黑暗 |
温度 |
25℃ |
25℃ |
0℃ |
25℃ |
25℃ |
棉花干湿度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水淹没种子 |
潮湿 |
种子发芽数 |
19粒 |
0粒 |
0粒 |
0粒 |
18粒 |
(1)乙组实验中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
(2) 对照甲、戊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该实验甲、戊两装置中均有1粒--2粒种子没有萌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
(3)丁、戊两组实验能形成对照吗?____。为什么?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里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1)本实验中,乙装置在实验中起作用。
(2)实验甲和乙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
(3)实验设计中,甲和丙不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为什么?。
(4)丁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缺少。
(5)如果要测定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不能将整袋种子都用上。我们可以采取方法来测定玉米种子发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