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分,每小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2-25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的整体特点是怎样的(   )

A.水清 B.树茂 C.石多 D.幽静

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 (     )

A.发现美景的欣喜 B.与友人游玩的欢乐
C.物我两忘的悠然 D.难以掩饰的凄苦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选文中的“心乐之”、“与游者相乐”与后文的“悄怆幽邃,不可久居” 点出了作者一喜一悲两种感情,难以相容,表现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B.作者先后采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如何发现小石潭,这是一种移步换景的写法。
C.选文第二段写游鱼形神姿态,并无一笔涉及水,但却处处让人感觉到潭水的澄澈透明。
D.本文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古人也常常借山水来表达感情,下面几首诗没有同时写到山水的是(    )

A.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B.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
C.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D.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濠州定远县 一弓手 ,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 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 (杀死)

C. (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 (对……说)偷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皆服

空乏

B.弓手者 事至村步

罔不 势象形

C. 曳矛而斗

许先帝以驱驰

D.见必与 决生死

时人莫 许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选贤与  

②货恶  其弃于地也

③故  外户而不闭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二)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 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 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 使如此文字, 光耀于 ,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 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 ,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 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 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住 二十日   

②及舟船侍从以 西   

③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   

④虽欧公亦   

⑤欧公更欲足下 开廓其文   

⑥余 到京作书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②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   

(4)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2)对文中括号内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