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12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新起点。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梦的实现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没有经济发展,难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发展繁荣是民族振兴的体现,是人民幸福的诉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与人民幸福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国家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扩大开放。开放和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改革的成功经验。
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收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我国致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瑞士、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大幅增加。
资料二:国家推进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资料三: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法律34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7件;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督检查。
资料四: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龚全珍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1)学会正确提取信息是重要的学习能力,请你提取信息:阅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2)准确理解提问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前提,请比较下面两个设问的异同之处:
第一问:应用所学知识,谈谈小组收集的资料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第二问: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小组收集的资料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 2009年新疆内部各区域人口分布与经济总量统计表:
| 区域 |
人口(万人) |
占全区比重(%) |
GDP(亿元) |
占全区比重(%) |
| 北疆 |
965.13 |
44.7 |
2957.70 |
69.2 |
| 南疆 |
995.71 |
46.1 |
1251.66 |
29.3 |
| 东疆 |
118.24 |
5.5 |
284.89 |
6.7 |
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天山山脉为界,天然地分成了南北两部分,称之为南疆和北疆。新疆人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二 近年来,受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各种形式的蛊惑和煽动,新疆尤其是相对落后贫困的南疆地区暴恐案时有发生,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不少公民的伤亡以及大量财产损失。新疆各族民众深深感受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南疆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新机遇。南疆人民一直盼望着早日建成的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即将开工,必将……
(1)根据材料一说说新疆达到的小康有什么特点?
(2)联系国家安全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理解。这种感受进一步印证了自觉履行哪些政治义务的必要性?
(3)材料中相关措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什么?联系材料一二说说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有哪些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的心灵:一个是内心的崇高信念——精神,另一个是神奇灿烂的星空——科学。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精神和科技的力量。
【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鲁甸,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团结互助、奋力前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抗震救灾的胜利是精神力量的支撑。
【科技的力量】近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喜事连连:神舟十号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提升了我国的航天实力,辽宁航母列装和蛟龙下洋捉鳖提升了我国海防实力,歼15舰载机和J20战斗机提升了我国飞行能力和战斗力……
(1)材料【精神的力量】中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价值准则的哪些内容?你怎么理解材料中加点部分?
(2)材料【科技的力量】符合教材中哪一科学论断?这启示我们实现现代化要提高哪两种能力?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感悟精神和科技的力量,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材料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将依法治国方略具体化、路径化,让依法治国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材料三 观察下边示意图: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材料一中全国人大行使了什么职权?并写出确立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治国方略与材料一中法律有何联系?该方略对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3)请在材料三的处填上适当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4)上述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哪一具体要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华有个体工商户26万户,私营企业4.8万多家。个私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90%左右,实现工业产值占全市总量的97%以上……
材料二、最近,浙江各地陆续公开2013年经济数据,杭州、宁波“第一阵容”的领军地位依然坚固……金华位于“第三阵容”末尾……“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刻不容缓。
材料三、2014年1月,金华市委作出关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赢得发展新机遇的决定;健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接轨上海自贸区,借助其辐射国际市场,实现金华持续健康发展。
(1)材料中的各类主体属于哪种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现阶段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2)联系材料和相关知识谈谈金华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结合材料一三,谈谈促进金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2013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2013年,南平市在民生领域共完成投资34.29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等22件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全面完成。
(1)情境体验--看完以上两则材料,你最想说什么?
(2)问题探究--有同学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之所以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心灵感悟--要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就必须坚持以_______为中心,这是兴国之要。
(4)行为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不能认为只是政府的事情,也需要你、我、他的积极参与。你认为自己应该参与做些什么?